儒雅风流——深切缅怀蒲守易老师
杨鹄昉
2017年元旦刚过,人们还沉浸在新年的欢乐之中。2日下午传来噩耗,纵横凌云笔,儒雅风流士的蒲守易老师于上午11时安祥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历程;一颗敏锐、活跃、天才的大脑突然停止了思考,南江文坛的旗帜离我们而去,寿辰定格于81岁。我心情沉重的立即打开微信,向朋友们讣告了这一悲痛信息,并随作悼念诗一首:“公山硕学逝仙乡,几水咽流淌泪光。八秩烟霞薰丽藻,一生心血入华章。青云轩阁书香永,翰墨凤仪神韵长,德艺双馨堪泰斗,江城梓院失文良。”以示怀念。
从文坛巨子诞生到一颗匠星陨落,在米仓古道的时空划过耀眼的光亮,并照亮了一代人又一代人前行的方向!蒲老的逝世,从此南江诗坛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诗人大家,这是南江诗坛的一大损失。更是我县史志事业、文化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也使我失去了一位德艺双馨的老前辈和诗友。
蒲守易先生出生于南江凤仪,天姿聪颖,自幼苦读,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终生从事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我与蒲老师的第一次蒙面是在1984年的一个春天里,他为杨坝小学老师作语法辅导讲座,我作为杨坝中学语文老师也赶来听课,一进教室,如沐春风,回想起来就好像是昨天的事。那时他意气风发,潇洒倜傥。他讲课胸有沟壑,才华如川,罗辑慎密,语言如电,分析语法,复句化简,在一个面向未来的年代,发出拯救教育的强音,一堂课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第二次重逢是2013年我参加诗联学会第一次会议,蒲老师以敏锐思维,精准地点评了我的《实干兴邦铸辉煌》,自此一直和谐相处,交流频繁,友谊笃深。在他去逝前两天我们还在一起讨论红塔公园13个景点的简介定稿而谈笑风生。
1994年以来,他积极发起筹备组建了南江老年大学,读书天地,南江诗联学会,南江红色文化研究会等,并积极参加老科协的工作,在担任县人大副主任和县政协副主席,退休后任政协常委期间一直没有间断对各学会的参与和指导。蒲守易先生对传承和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南江米仓古道文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多次获得省、市、县的嘉奖,蒲老为人师表,亲力垂范,2016年获中华诗词一级作家殊荣。直到2016年底还在为打造南江红塔公园景观文化的建设讴心沥血,亲临红塔山顶,实地考察为景观台命名。
蒲老先生一生光明磊落,高风亮节,学识渊博,谆谆教诲,伏案不倦,著述颇丰,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写日记从不间断,一旦整理出来,将给南江文坛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蒲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下,从蜀门秦关到红塔公园,从仿古街到新农村到处都留有蒲老师的诗联墨宝,为南江的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成绩。为了繁荣发展南江文化事业,不断建言献策,举荐人才,扶植后昆。他不知为多少人出书审稿、改稿、定稿废寝忘食,夜以继日。青山永在,英名长留,蒲老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格魅力,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我尽力在记忆里在影像中找寻他的容颜、他的人生、他的诗歌,心中不断涌起的是太多的感动,他的那些充满智慧、充满激情而凝练的诗句,一次次照耀着、温暖着我们的心。
事业梦圆身已逝,常使来者泪沾襟。长歌当哭,逝者逝亦,生者善之。南江是一片文化热土,悠悠几水,巍巍公山,养育了一代代南江儿女,也孕育了众多的文人儒士,彰显着南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现在,蒲老虽然走了,但是他永不停笔耕耘、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一定会渗透到桃李们的血液,魂归他力排众议而命名的理想天堂卿云台:广宇幽宙,天人合一。公山几水,锦绣县邑。君不见,高楼大厦,山水相依。“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文明演绎,人文造化,过去未来皆是今。廿一世纪,看城乡巨变,辉煌大气。
( 2017.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