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是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从各省、市区对口帮扶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优秀年轻干部等中选派出来到贫困村所担任的职务,主要职责;一是帮助贫困村建好班子队伍、理清发展思路、落实扶贫项目、培育特色产业和提升治理水平。二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需要;三是转变就业观念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第一书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心换心”去爱他们。 记得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曾经说过:“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所以,只有从心里正真去爱他们、去关心他们,才能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盼;才能正真融入到他们生活中去;才能正真帮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摸清扶贫对象,精准“靶向定位”。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面对陌生工作环境,要想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我认为一切得从零开始,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必须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村干部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坚持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摸清村情民意,弄清村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在通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村的实际,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克难攻坚,解决村民一些实际困难。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凝聚班子合力。 作为第一书记,。一是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村“两委”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二是从全村返乡青年、致富能手、热心群众中发现、筛选、培养村两委后备干部,充实到村两委中担任委员,敢于和善于交担子、压任务,建立阶梯式的村两委后备干部培养机制。三是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公信力、凝聚力、战斗力。在村情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利用党组会、两委会、党员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党性教育,转变工作观念。同时通过工作业绩突出,促使班子威信进一步提高。 最后,我认为只有为老百姓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才是一名合格的第一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