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经纬》
肖西华一家
倪益谦
肖西华,邛崃市离休干部,原籍四川大邑县王泗镇人。1930年3月12日出生于当地一富裕而有权势的家庭。祖父肖载熙,清末秀才。父亲肖绍成,时任24军16旅上校参谋长,继任原西康省会警察局局长,24军136师代师长,直至1948年8月辞职返乡。临解放前夕,毅然出任川康边人民游击纵队司令员,配合解放军在成都战役中,血战黎明,运筹帷幄,指挥战斗,粉碎蒋介石溃军西进,截断退路,迫使敌军缴械投诚。在解放川西灌县、崇庆、大邑、邛崃等县,以及西康和平解放立了新功。
肖西华弟兄姊妹,在其父影响和支持下。投身革命参加战斗:大姐肖伍英,由大小姐少奶奶,跨越高墙走向革命,利用特有优势,为支持川西地下党组织活动,立了新功,终于获得离休待遇以安度晚年;二哥肖国琳,在川大读书时参加学生运动,是成都“官箴与事件”的积极份子,被推荐参与时任四川省主席邓钖侯谈判代表之一。但他一心想出国留学,1948年川大毕业后,到华西大学当助教(读研究生),1949年5月,为父亲起草劝刘文辉对革命有所行动,“玩点真刀真枪”的信件,并亲自送到大邑安仁交刘元瑄转呈。三哥肖国珂牺牲后,全家逃亡雅安,国琳与父亲化装潜出成都转移雅安时,入党参加游击纵队任军需股长;肖国珂在崇庆安顺小学参加干部培训班,参加革命入党后,被党组织派回王泗老家坚守肖西华建立的据点,以王泗小学校长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在“二五减租”斗争中,被国民党杀害,英勇牺牲成为烈士;五妹肖国琼,在安仁文彩中学读书时参加“民协”,经过安顺干部培训班学习,在文彩中学与党员曹守勋发动组织“倒宋运动”赶走了校长宋恩孔,后参加游击纵队宣传队;六妹肖国莹年仅12岁,在成都读华美女中一年级,暑假回王泗后不愿读书,被党组织安排在王泗小学教小班唱革命歌曲,三哥牺牲后转移雅安,参加游击纵队宣传队当小演员。解放后到成都复学,后在安徽与时任马鞍山市委书记的黄驭结婚育七子女,其夫黄驭67岁因病逝世后,她以《魂系青山绿水间忆黄驭同志》文,如数家珍,其深情厚谊,展示了一位贤淑恬静女性相夫教子的美德;二嫂王慧如在王泗小学任教做周围群众工作,帮助三哥翻印文件。三哥牺牲后,帮助销毁文件隐藏枪枝,并动员她在光华大学读书的妹妹王静吾参加革命,其妹在剿匪中牺牲成为烈士;三嫂杨淑珍参加安顺干部培训班,经组织决定留在安顺继续活动,三哥牺牲后同肖西华随母亲转移雅安参加游击纵队。
肖西华在六姊妹中,排行老四,原名国銓(王旁),人称肖四哥。高中毕业后放弃谈大学机会,1948年底休闲在家,被大姐安排保护共产党员的表姐王愈文,为避免特务追捕躲藏在舅母家,给她送报纸,传递信息。在白色恐怖下的交往中,受到启发向往革命。
1949年2月,在党的指导下,崇庆县安顺小学,聚集一批进步青年,由代校长肖伍英出面招聘教员。党组织派来了地下工作者高绮琴(化名徐祖贞)成了青年们的核心。肖西华自带钱粮,不要报酬到校任教,得到教师们的欢迎。在徐祖贞的倡导下,组织读书会,讲演会,结合家访作调查,唱进步歌曲,扭陕北秧歌,与安仁小学联欢,团结进步青年。通过打“十姊妹”成立骆驼社等活动,进而参加《新实社》进步组织,投身革命,参加党组织举办的干部培训班,直至入党开展革命活动。肖西华与徐祖贞相识相交相恋,天作之合,佳偶天成。婚后志同道合,相敬如宾,育三男三女,按出生年月,依次命名为“百冶、大建、雯、岚、丹、岗”。1961年肖西华以一首《望儿戏作诗》写道:
我与徐祖贞,儿女各三人。
百冶炼真金,大建气象新。
雯云飞彩凤,山岚闻虎声。
丹心诚一片,岗花喜报春。
对子女抱以殷切希望,并关心教育,加意栽培,千方百计引领儿女成才。功夫不负有心人,六个儿女均达到大专以上文化学历。从事行政、技术、教育等工作,分别被授予经济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教授等职称。肖西华一家,被人誉为“两代人同六姊妹,三男三女数风流。书香血染满门秀,诗教家传一屋优。”
如是所誉,出于公心和慧眼,兹将肖丹写的《我的一家子》摘要充实说明;肖雯写的《我的父母》一文,全文抄录解读,以飨读者。
肖丹《我的一家子》(摘要):
我家有六姊妹,大哥、二哥、大姐、四哥,还有一个妹妹,我是老五。在我们的六姊妹中:
大哥是最有学问的,各方面都特别优秀(包括模样)。他除了由于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被同学誉为“三学士”之一外,琴棋书画样样在行,他一把二胡拉得悠悠扬扬。他的阅历相当丰富,当过学生,农民(下乡知青),工人,还当过解放军。他自学能力极强,没有读一天高中,却直接报考研究生上了总分线。后来靠自己努力,竟成享受省市政府津贴的优秀专家,成都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的教授,以及某大学的兼职教授和厅级干部,并出版专著多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多篇。曾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研讨会议(维也纳)并在会上作学术交流。
二哥是最忠厚诚实的。小时候他身材强壮,爱练点打拳捶沙包之类的武功。由于武功好,又讲哥们义气,在学校小有名气。曾听说在学校有人要捱打,只要报他的名字,别人就不敢了。反正没有人敢惹他。他的声音好,中气足,曾担任小学合唱队的男声领唱,你看万里东风浩浩荡荡,你看那满山遍野处处春光……清脆高昂的歌声,使我感到骄傲。他自编一首《西江月·柑子园》简直绝了。“柑子园,柑子园,五根香烟还在燃……”真的非常亲切。他知青下乡当农民,驶牛、担粪、修河、抬石头,把重活做尽,被推荐上沪州化专校,毕业后分配到成都青白江区化工厂当一名正式工人,走入正途。
姐姐肖雯是最勤奋的。她的充满正义感,在学校总当班长,特爱管闲事,从这个班可以管到那个班。以至于为了她的“真理”敢于和犯了错的“落后”的男同学打架。在我的记忆中,她很会跳舞,舞姿很美。她就是我的跳舞老师,一个老三届初中一年级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读了大学,成了高级工程师。还勤奋学习外语,MERRY了一个老外。她没有请一顿饭,没送一份礼,没花一分钱,凭着自己的本事,作为超龄的特殊人才,46岁从成都调入了深圳。又随着蓝眼睛高鼻子的老公飘洋过海,在外面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四哥肖岚是最有才华的。他是电子工程师,智商特高,知识面特广。在我的感觉中,好像天上知一半,地上知全部。反正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可以滔滔不绝。尤其在音乐方面的天赋,那才叫我佩服。他很小跟着大哥拉二胡,什么笛子、小号、萨克斯、扬琴、电子琴等等,通通都会!尤其是他的小提琴,从小由一把弓都是自做的开始自学,到今天拥有英国皇家学院的小提琴专业八级的文凭,可见他的天赋,他读大学时,他的一个同学跟我说:“不知你哥是咋搞的,每天带着乐队到处演出,却没时间看书,可每次考试他都是90多分,你说我能不佩服他吗!”
我的妹妹肖岗最有福份。她的性格倔强,做事果断,也许是年龄太近的原因,他老不把我看作姐姐,对我爱搞恶作剧。有一次她患了肝炎,妈妈拿鱼肝油胶囊给她吃,我羡慕不已。哄着给我吃一点。她给了我一粒,不告诉我怎么吃,我放入嘴一咬,那满嘴的腥味使我哇的一声吐出来。看着我狼狈的样子,她开心地哈哈大笑……。好大了总爱看小人书、连环画。记得一次她和别人吵架反映不过来,语塞,败下阵来,我见事不妙,拔刀相助,帮她吵个“四季花儿开”,搬回一局。她读中学时,我们姊妹都已下乡插队,或在异地求教,爸妈到五七干校学习,只有她一人留守在家。她高中毕业后,自己联系地点,自下户口到东安二大队当知青。她因劳动积极,当了生产队的副队长,带头出工。小时候的她长得很乖,胖鼓鼓的,嘴巴小小的,下嘴唇较厚,我们常常开玩笑说她是数票子的嘴,嘿,还算我们说对了,她被招收到银行工作,竟然当了行长。
我是我家最快乐的人了。我从小活泼爱动,整天嘻嘻哈哈,爸妈都说我太单纯,没脑子。记得下农村时,把大队书记对我说“你只要写个申请,就批准你入党”的事,征求爸爸的意见。哪知他听完就哈哈大笑起来说,你入党?算了吧,你一天哈哈大笑,哪像个党员?我听后高兴了,什么党,笆笆挡,就这样本来该一片红的家,就有一个耀眼的白色。从小到大我脑子里几乎装的是快乐的事情。我嗓子好,唱点民歌特有味,跳舞启蒙于我姐,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文艺方面而言,那时在当地我们这批人中,我真是好有名气。要说读书,我是我家唯一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步步按正规读出来的。记得小时候把同院的孩子组织起来,由我教他们唱歌跳舞,都说我是小老师,这就是命,后来我真的当了老师。
肖雯《我的父母》: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父母在外,难得回家。即便回家也是来去匆匆。真正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是“文革”开始后的那几年时间。
那时候,父母被“造反派”定为“走资派”,停职回家听候随叫随到的批斗和接受“文革”组织的审查。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先是两个哥哥被送到乡下插队,我和弟妹四人停学在家,由于父母的问题,我们成为路人可欺的“狗仔子”,不愿也不敢出门,成天呆在家中,无所事事。看到这个情况,爸爸冒着加罪名遭批判的风险,登门恳请青岛大学的英语高才生,失业在家的原“右派分子”丁原骥老师来家中给我们上课。家里有了读书声,一度失去生气的家再次充满了欢声笑语。没多久,我也被送去插队落户。从此,开始了我人生的起步。
在那个灰暗的年代,生活的艰辛,精神的压力,无时不在。回想起来,从插队劳动到大学学习,从毕业工作到结婚生子,从国内到国外,我生活中的每一个关键时候,都得到了父母的全力帮助和支持。是父母对我的引导,促使我走上自强的道路。
插队期间,我曾两次被推荐招工,但都因政审不过关被淘汰。就在我对前途感到迷茫,心灰意冷的时候,爸爸对我说:“不能被招工也许是好事,你正好有时间读书学习。读书是你唯一的出路。学校停课,你可以自学,只要增长知识,将来的前途可能更加广阔。”
父母要求我自学,可那时候要自己学习,谈何容易。我原本只是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要自己去学习那些从来没有听过的课程根本是不可能的。其次,我看不到任何希望,也没有任何动力使我能果断地承受给自己增加的那种压力。
就在这个时候,爸爸找到了原西南联大的数理化高才生,中国社科院成都分院物理所的高级研究员,当时也因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而被停职在家的张君平教授。张教授的儿子下放在邛崃孔明公社,他每星期有三天到孔明去给他儿子上课,爸爸求他顺便也担任我的授课和辅导老师。他教我从初中到高中的数学和物理课程,他那渊博的知识和深入简出的教学方法使我受益匪浅。我从一开始的被迫学习到后来的自觉学习,经历了从紧张到放松的精神过渡,读书使我变得轻松快乐。知识使我增强了对未来的自信,开启了我对未来的向往。
这个期间里,为了保证我有充分的学习时间,断绝我可能因学习困难想打退堂鼓的念头,同时也为了解除我的后顾之忧,妈妈与我所在的生产队达成了口头协议,允许我可以不上工,到年底决算时交付管理费和买粮食的钱。
那时候我们家也很穷,父母虽然是县上的中层干部,但他们那点微薄的工资也只能维持一家非常简单的生活开支。尽管如此,妈妈想办法筹钱交给生产队,让我安心学习。
在下乡的后三年时间里,学习成为我生活的主要部分。为了有多一些的时间学习,我当过代课教师,参加过公社样板戏宣传队,当过蚕花姑娘。最后,在张教授尽心尽责地教授下,直到我参加高考之前,我已经学完了初中及高中的全部课程。那段艰苦的自学经历不仅为我上大学创造了充分的知识准备,也为我在今后各种生活环境中奠定了自强不息的精神。那段经历增强了我克服困难的意志,锻炼了我解决困难的能力。为我后来生活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到农村插队时我还不到l6岁,命运把我过早地推向了生活的漩涡。如果没有当初父母对我的帮助,给我的支持,如果没有他们坚持要求我自学成材,尽量给我创造学习环境,很难想象我能有今天的事业和生活。
我的父母是老革命,他们是解放邛崃的功臣。他们曾经为新中国的解放而出生入死。解放后,为了党的事业,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忍辱负重,任劳任怨长期坚持工作在邛崃地区最艰苦的农村和基层。
我的父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们一生清廉,淡泊名利,光明磊落,无私无畏。
在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文革”时期,他们遭受了从精神上到肉体上的摧残,但是他们始终保持做人的尊严。他们宁愿住牛棚蹲监狱也没有昧着良心出卖过曾经和他们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和同志。他们始终相信党和群众,坚信国家有朝一日将拨乱反正,重整旗鼓。
我的父母是最好的父母,我们兄妹各自的生活道路上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在我们各自人生的关键时候,父母都给了我们以关键性的引导和帮助,从而奠定了我们兄妹六人后来的生活道路。
在父母身上,我们学到很多,责任感、勤奋朴实、眼界、气度等等。父母让我们学会了独立、自信、乐观、豁达、包容,很多很多……
2011年10月5日于布里斯托(英国)
行文至此,深感肖西化一家,乃中华民族文化深厚的根脉传承。在那个少数人先富起来,大款斗富的年代,其子女眼不红、心不花、不为所动,坚持各精专业,德能造就,多才多艺,感人至深。其正能量与我们中国今天所提倡的认知认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对复兴中国梦具有现实意义。值得研究、开卷有益,于国于民于已有利。并展现了高绮琴女士,在家庭中是一位贤妻良母,在事业上克已奉公,务实求真,情系民生,敢于担当的女强人,被正义驱使谋篇,谨申履正。
此稿原拟最后定稿,请高绮琴女士过目以发表,不料她溘然与世长辞,谨赋此诗予以缅怀纪念:
父母忠贞壮志酬,荣华富贵懒追求。
峥嵘岁月丹心献,盛世春秋硕果收。
兰桂腾芳娱晚景,芝兰荟萃解乡愁。
龙飞凤舞书香溢,信念传承坦荡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