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983|评论: 1

重开天台山的祖师王福深 作者彭运华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1-6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邛崃经纬》
重开天台山的祖师王福深
                                                                                            彭运华

王福深,明代崇庆州(今崇州市)孝感乡招(昭或早)觉寺注籍僧人。生卒年月不详。重开天台山的重要人士。
原来在元代,朝廷从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征发一批乡民到崇庆州军屯,他们居住地便叫做“孝感乡”,有点与今天深圳的“达州村”类似。据《元史·兵志·屯田》记载,当时崇庆州有两个孝感乡,其中一个在大栅镇(大概在今街子一带),另一个在州政府所在地晋原县。后一个孝感乡一直存在到明朝末年,早觉寺至今仍然存在。
天台山的开发至迟可以追溯到唐代,天台山及其附近就有佛教寺庙建筑及塑像遗存。如清咸丰年间,在观音岩出土的漂水观音莲座上就有“景龙四年四月朔,信女杨娘念敬造”的铭文。景龙为唐中宗李显的年号,景龙四年即公元710年。明洪熙(1425)年间,天台山当地人挖出“铁香炉一架”,而且后来成了名古迹,也是明代以前天台山就有佛教寺庙的明证。说明在明朝(1368年建立)以前,天台山就有相当的香火活动。王福深是明嘉靖十四(1535)年来天台山的,此前126年的永乐五(1407)年,就有孝感乡僧人沈可提购买平乐上乡民傅朝里、杨文秀、张权家的荒山招徒进行开垦。十八年后的洪熙(1425)年,在垦荒中发现铁香炉,此后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铁香炉”。王福深到来后“重修雷音寺”、“重开伏牛山”,所以只能说他是重新开发天台山的人。
明嘉靖十四(1535)年,王福深来天台山,住名古迹铁香炉,不久创建铁香炉寺。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邛州抓到一些正德(1506~1522)年间偷偷变卖铁香炉茶山逃跑的僧人,经审查讯问,承认抛弃丢掉粮田茶山,逃避杂役等事。此时已为铁香炉寺住持的王福深出面向政府招认这些人的真实身份,这些人只得四处借钱赎回山场田地茶山,回铁香炉寺安身。同年王认为以前的契约边界不够清楚,容易酿成纠纷,对边界重新勘定,进一步明确边界,详细书写清楚,吸取前人的教训,将四至开明,一式三份,由买卖双方及中间人分别保存。又于嘉靖三十八(1558)、三十九(1559)年,王用五百两银钱买断平乐上乡付万崇、付万本、付万贯、付大隆、付大葵、付大银、杨仲仁、杨仲义、付存玉、张茂相、张茂实、张茂贤、张廷金、张廷荣、张廷禄、张廷福、王善安、王世生等人名下的窵(diao)远荒山。他非常慎重地与这些乡民签订了“绝卖”契约(即不得反悔约契约),按三方讲明的绝价银两,当着中介人算清写明,交接领取明白,毫无亏欠。详细写明四界,把前后所买的山地四周边界界断,并把历代常住的山价银两,当着中间人计算清楚,让各姓亲自领取,完善手续,毫厘不差,立下绝价契约,避免以后各家的子侄孙辈、尊贵族人前来捏造事实,诈摘茶叶,寻隙陷害,谋越边界,拆竹枋、木板片等事。如有违约,依律例罚稻谷一百担,运送邛州上缴充公。立下绝卖老木荒山田土文约,刻石永垂于世。今后徒子法孙也同样遵守这个合约。
王福深将契约拿到邛州知州段治(1560~1562年在任)那里投税过契,增添皇粮、茶叶课税。全部详细记录在户贴和户籍册子上。州里发给户贴。于是王福深率领僧徒进山开垦耕种。把早已消失的雷音寺院重新修建起来。允许法子徒孙在山场内外各自修建工房,设置耕作点,并按茶树的多少轮流到雷音寺当差。
从嘉靖二十五(1546)年至隆庆三(1569)年间,寺庙与当地付、王、张、高、杨五姓,其中既有军户,也有民户。他们利用山地与寺庙所属地产边界相连的条件,侵夺、强占庙产,僧徒与他们讲理,却又拿不出有力的凭据。因此僧众们非常气愤,于是在王的主持下大家共同商议,写成状词上告。这场官司一打就是二十年。先经川南道一位姓高的兵备副事爷提审追究讯问明白,由巡抚都察院的严姓副事爷作了公允的的批饬,又由高姓的钦差兵备都御史依据批示把争占的山场断给雷音寺,依据地界,护持取供在案。大家都照此发落执行。不料在嘉靖四十二(1563)年,又有光相寺无稽棍僧园会、园琴、满祥等人编造谎话,巧设陷阱,暗中把买明四界的山场田土的契约一捆偷出,拿到蜀王府告状。又经四川按察使司一位姓刘的副事爷批示,根据研究审查的说明由两院转行掌司启奏朝廷。属王朱承龠殿下得到朝廷的示意:既然这些僧徒完成了皇粮国税,就不必再进行招审,按两院转达详细批复执行。上川南道篯姓钦差和邛州知州杜廉(1562~1565年在任)批示:看在国家利益未受损失,饶恕并免于处罚这些不实的上告,以顾惜这些孤独可怜误入歧途的人。仍然根据实际插上界桩,非法进占的茶山无条件退还雷音寺,僧徒依据划定的边界守护耕种,安生立业。为了杜绝后患,不至紊乱。王把上述事实经过整理出来,于隆庆三(1569)年,雷音寺即将竣工时,由王福深将以上地产四界及来龙去脉写明并刻碑于雷音寺大殿门首。当时直隶上川南道正议大夫知邛州事高启新(1566~1571年在任),判官宋朝卿、 史目盛逸宾在任。
王福深亲自撰写碑文。全文为:
夫是山也,至洪帝创始以来,永有开懇之踪,而无建修之跡,人倫绝傳焉。敢时造於胜朝大明之祖,吾蒙斯恩乎!上古之世,僧者之风,悉皆潜形山谷而修静衍明罪福,以利灵宜禁林,保特幻,质可令丁而安众僧,后之模范者也。专存一念照次第为祀为焉。聊有可http://file:///C:\\Users\\qlyhx\\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31CE.tmp.pngbian)礼其求见,有守规绳而祷。始终遵礼法以警幻求中道而还者有焉。欲终始末,宜隐深山,啓予自备发貲以贖收明。此山经府、院、司、州,蒙上官而断结,然后方敢领徒入山开懇,修竖殿宇,僧坊而棲之,每月望旦之辰课诵经卷,端为庆祝今上。
皇帝万万岁,永佑乾坤之固,君恩帝德,常犹宇宙之宏。
东宫太子,增益千秋睿掌;文武公卿,高增禄位,行加士子;黎庶尽沾虞舜之安;商农工梓,普获雍顾之乐。大明国四川直隶上川南道邛州,离城南来九十里,有山曰天台,是予住持曰王福深,于山开垦,修建寺曰雷音。建修将竟,以此買明四界,投税过割契约,命梓镌于斯石,以为后據。山界契约云:
今立绝賣老木荒山田土文字人,邛州平乐上乡民人付万崇、付万本、付万贯、付大隆、付大葵、付大银、杨仲山、杨仲仁、杨仲义、张茂相、张茂实、张茂贤、张廷金、张廷荣、张廷禄、张廷福、王善安、王进生、付存玉等于先嘉靖三十八、九年,各因税粮军差累苦,无银使用。众姓商同各将祖遗窎远老木荒山,无人耕种。情愿自请凭中人段广赢,姚大雄、吴国芳、马朝俊等在内说合,出賣与崇慶州孝感郷招覚寺王宅人氏。于嘉靖十四年前来住铁香炉一户,僧藉王福深自己凑备资价置買,以后徒子法孙,永远开墾创造耕种为业。当日三家言定议明绝价银两,货物铜锣谷豆等件,凭中算明,交领收清明白,并无亏欠。其山场付杨二姓一端,齐东岳庙,上抵火井大岗,斜抵银嘴山二十四盘虚陡岩,横抵大棹子石岗,上抵镇西山,下抵白马泉后背小尖峰。其张宅一端,齐双古墓上坎,天车岭直抵火井大岗,下抵横路三郎庙门首,直下虚陡岩,曲转石刻子,直抵陡溜子大坎头山,顺抵角悟菴,上抵东关房来脉火井岭,斜抵大水沟坎,直下虚陡岩,曲转合陡溜子止。其高宅一端,顺火井大岗荒山一溜,上抵大岩岭,下抵高蛮子屋后高坎头止。倚坎头顺岗抵东岳庙后背来山小岗,直上火井岭止。倚屋基坎头上,斜抵大岗小丫口回龙山,直上大岩岭止。其王宅一端,上抵东关房来脉火井岭、丫子口,斜抵大水沟,直下曲转红石岩,顺抵汪湧山,并付存玉出卖青刚坡大深沟,上抵火井岗,倚沟直下陡飞水,曲转抵红石岩止。其前后老木荒山四至界断,老木旷野山田陆续收買串同一大段,永远。天台山历代常住,其山价银两,牛猪铜锣谷豆货物衣服等件,凭中算明。各姓亲领去讫,毫厘无欠。此年大过,是深将此契约于邛州太爷段处投税,过割,增添粮茶税课。蒙恩赐给贴,领徒入山开垦耕种,重建雷音寺院,许令法子玄孙内外各修关房耕点,茶株朋合雷音寺当差,取其忠心一端。
原系永乐五年九月十九,是崇慶州孝感乡沈可提,凭中高锁等在内引进移钱面银一百五十两,置買邛州平乐上乡民人傅朝俚、杨文秀、张权等名古迹铁香炉,至嘉定州并本县给贴开墾,外招徒悟松、悟坚。又于成化十三年七月初五日,商同原主傅宪、杨志海、张朝恕等,凭中杨狗蛮、高仲明、王大應等,同转賣与内江县观音里吴海会,检价面银一百一十五两,凭领去讫。是会奉例报认,因田役传贴于里长张公政户下收纳。又于正德元年三月十五,有师爷圆宗并本师广法,出备面银一百八十两,凭中付永会等在内说合,重置買明张茂贤、张茂和、张茂秀等名下地界竖立田庄,分徒十房,后充粮差税课累苦,暗将田茶变卖逃窎于手。又于嘉靖二十七年内,至被本图里长杨相里告到邛州审问,逼迫抛丢粮茶杂役等情。是深招认来寺遞墾,只得营借钱米贖纳山场田茶,回寺安生。外,前契约踩踏未明,今又重勘。抵界大石板河心至石佛子对河大水沟高坎头,直上田土对岸,长岗岭东至为界,倚界直上丫子口人行路,抵雷家山界,直上覩佛台、白岩大岗岭,直抵旷志乾荒林岩岭为界。南至倚岭,直上芦山大岗棹子石岩岭,直上抵镇西山岩为界,西至清口岩岭直下,斜抵火井岭岗。倚付存玉出賣边界青刚坡大深沟,曲湾燕子岩,沿崖横过抵陡溜子,倚水沟直下大石板河心合界。四至开明,内外老木荒山田土原系永乐、成化、正德、嘉靖等五背收買踩明方圆,并无施业捨白,具足買明,并不包占他界在内,作数投税过割刻于斯石,永世长为。嘉靖之年开垦三坝雁摆天台雷音寺。隆庆年间,西域牛儿游此东南丧地,重开伏牛山,建修上雷音寺,共前增添布政司查课贰拾叁觔,邛州增藉丁粮贰石五斗七升,申详船贴在册,屡当不缺,其山价,牛、猪、布、货、铜锣、谷豆、衣服等件,共算面银五百两整。今立重绝价契文约,以后不得各宅第男子姪孙辈、尊族人等,前来捏说生事,诈摘茶株,搜寻陷害,越谋边界,拆竹枋、木板片等情。如有违约,依例罚恕稻谷一百石,运州上纳公用,恐后无凭,立此绝賣老木荒山田土文约刻石永垂,后日徒子法孙合约同照。若不将此五辈次地原流古契印信遵奉刻碑,当鸣后照切思。嘉靖二十五年内,现有傅、王、张、高、杨五姓,军民沾连侵夺,横占边界,讲理无照,各思不忿生,谋计具词状告。
上川南道兵备副事爷高处,亲提究审问申详。
巡抚督察院副事严处允词转饬。
钦差兵备都御使高依拟问明争占山场,断结与雷音寺,照界护持,取供在卷,听照发落。处,又嘉靖四十二年致被光相寺无藉棍僧圆会、圆琴、满祥等,编摆设计,暗将買明四界山场田土契约一捆,偷进王府,具状告。
四川按察使司副事爷刘   处批,据研审申招两院转行掌史司启奏。
蜀府殿下得蒙天厅,王恩照得此山,俱有丁粮税课,决不准进招,若两院转详批行。
上川南道钦差事篯,并邛州知州杜 ,看国恕免虚照孤惜悯罪,仍将据插妄进茶山,给赐退还雷音寺,依界守护耕种,安生招详在案,以杜后患,不至紊乱,故列于石碑,永垂不朽者也。
直隶上川南道正议大夫知邛州事高启新  判官宋朝卿  史目盛逸宾
时维   大明日隆庆三年,岁次已巳黄钟知月仲冬初一日,庚午中幹十五日,甲申辰时,天台雷音寺僧藉开山当代住持王福深题
原文无标点,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添加上标点符号,供读者参考。
清初,又有人越境侵占天台山庙产等纠纷,逐级上报到都察院。乾隆五十三(1714)年,经四川巡抚都察院年羹尧(康熙48~57年,即1709~1718年在任)批饬,明确维持天台山正当庙产,仍在镇西山、伏牛山立碑为界。由坐事徒妙性、妙有、妙珢、道清、道□、道洪、道澄、道文等人照前古碑重刻,分别立在火井、邛州衙门前,以杜后患。现大雄宝殿外一通看似无字的高大石碑,笔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都还看到该碑背面依稀有“内江”等字样,估计这就是康熙年间所竖的石碑遗存。
清道光二十六、七(1847)年,王福深长房通祖传流二十一代住持僧真奎(夔)在乡绅乡民中募集资金,采购建材,雇请工匠,正准备动工对破败不堪的天台山寺庙进行大规模维修时,又有不轨之徒,串通霸占、浪费、破坏、偷窃建筑材料。僧容信甚至捏造真奎(夔)“蛊霸浪败”等罪名,到邛州诬告真奎(夔)因当地武生王万春、魏廷超,保正李成杨、帮会首脑等主持正义,联名向州政府报告申诉。成功得到州政府对真奎(夔)的支持,特授邛州直隶州候补正堂朱某签署布告,告知雷音寺住持并乡邻人等:“如有外来不法痞匪前来滋扰,许尔等寺僧保邻等立即扭送本州,按法究治。”真奎(夔)把该告示和经过康熙年间重刻的当年王福深撰写镌刻的碑文誊写重新镌刻在石碑上,此碑至今仍立在天台山祖师殿前。
王福深死后,其徒子徒孙用他的坐姿尸身作为肉胎朔成神像,当作开山祖师加以供奉。据民国《邛崃县志》记载:“天台山有开山祖师殿,有祖师坐脱肉身神像。查天台山宋时为临邛崇道观,有主管官降成都玉局观一等。元废。明初改道观为佛庙,曰天台寺。开山者,寺之开建也。明洪熙(1425年)间,僧福深开建有雷音寺、永兴庵、西林院、观音寺”。王福深为天台山的重新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至今在天台山组师殿仍然供奉着他的塑像。该神像是近几十年内重朔的,已不是肉身了。
(彭运华根据天台山祖师殿前碑文等整理)
参考资料:
《明史》卷七十七 志第五十三《食货一》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
民国《邛崃县志》
邛崃县《邛崃县志》(1993年印刷)
邛崃市《邛崃市志》(2010年印刷)
《四通古碑见证了天台山六百年历史》《邛崃经纬》2007年第三期,彭运华文
邛崃市政协《邛崃历代文选》第一辑(邛崃市政协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2009年编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6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明日隆庆三年这通碑,历史信息很丰富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