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天下的树大约有四万余种,但是,在这四万余种树中,能够让人打眼一看就能难以忘却的,其实不太多。原因在于,很多树流于千篇一律,不够独特,缺乏个性,甚至有些树因为通体无用或是平淡庸常而淡出了人们关注的视线。我以为,在这独特风姿不太多的树中,椰树是能够让人打眼一看不会忘记,就会铭记终生的。
在所有树种里,椰树不可谓不独特,它的独特首先在于它的外形。椰树,无论高矮,它都一木直指云霄,绝无旁枝,绝不分叉,凛凛然举起一树傲骨、洒脱与诗意。它犹如一个最最轻装的行者,它不愿拖带,厌绝累赘,它就这么赤裸裸伸展向云天,风雨也好,云霓也罢,天崩也好,地裂也罢,它都以一杆傲然的树干给予迎接、予以回应。椰树,它是树木界最为够格的行者,扔掉一身繁杂与多余,只为以更高迈、更硬朗的姿态接近心中的神灵。
椰树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它最喜温暖,拒绝寒冷,它还最喜阳光,厌恶黑暗。哪里够温暖、够阳光、够明亮,它就一定在哪里出现,并世世代代扎根在那里。一个一生向往温暖与阳光的生命,它的心灵也一定阳光,一定灿烂。椰树的心灵当然是阳光灿烂的,你看它独木向苍穹,悠游自在又无拘无束,永远不知哀愁为何物,永远不知幽怨为何物。它树冠上的叶片,翠绿着、婆娑着、摇曳着,总是那么快活轻盈,总是那么怡然自得,投射给人间快乐无边的诗意树影。椰树的这一秉性,出自天然,来自执念,丝毫没有做作之嫌,更无表演之意。如此的生命,真不知它道修行了多少岁月才获得这样圆满?
椰树再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在装点南海的同时,又与辽阔的南海互为风景,而这样的风景又是如此具有诗美的内涵。它的滴翠的绿叶,衬托出大海的蔚蓝;它的孑然的独木,映照出大海的无边;它摇曳的树冠,辉映出海浪的活力与多情。由于有了椰树的存在,大海不再枯燥,不再呆板;由于有了大海的衬托,椰树的视野也就不再狭隘。难怪乎人们一到天涯海角,看到沙滩边的椰树,都禁不住要留下一张照片。的确,与一个诗意十足的沙滩椰林合一张影,无论今后走到哪里,只要闭眼一想,就会顿时浮现出一段诗意的时光、一片缪斯的境界。
椰树更大的一个独特之处是,它真是一种具有佛性的树。佛性是什么?佛性就是善,就是爱,就是仁,就是慈悲,就是智慧,而这一切惟有佛才具有的本性,椰树也有的。它的佛性首先体现在它不会用旁枝遮挡别人的阳光,它又毫不吝啬地让阳光透过自己与众生分享。它的第二个佛性是,它赤条条的树干上,结出那么多椰子,它把椰子里那么多甜蜜的汁液奉献给人间,把那么鲜美的椰肉呈现给世界,而且是一年又一年。它的第三个佛性是,它的树干可以做房梁,它的叶片可以搭屋顶,它把风雨留给自己,却把安宁的居家献给了我们人类。它的第四个佛性是,它的椰壳与椰蒂,可以做成佛珠,圆润而光洁,让天下人念着佛珠,走向慈悲仁爱的大世界。它的第五个佛性是,他的树冠是一把永不折叠的大伞,为人们遮挡烈日,也遮挡风雨,却从来都无怨无悔。当然,椰树这样的佛性还可以说出很多,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天下像椰树这样具有仁爱与慈悲情怀的树,真的是不多。椰树的佛性,是一种天生,更是一种修行。椰树的修行,在于它能放下繁杂、抛弃烦恼、摈弃多余,然后挺直地向天,昂扬地迎接日出日落、春风秋雨。因此,即便在台风中,它摇荡的身姿,犹如一个飓风中的舞者,它哗啦啦的声响,是雄浑的佛号,是嘹亮的歌声。
在《说文解字》里,是这样解释椰树的耶的:耶,从木,从耶,耶亦声。“耶”意为“耳邑”,是具有耳朵功能的城邑。这样的的耳朵,可以聆听世界,也可以监听风雨。有人还说,“木”与“耶”联合起来,表示在天涯海角,可以为南海人监听台风的动静。如果真是这样,占有全国百分之八十椰树的海南岛真是有福了。据说海南栽种椰树的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海南人不仅从椰树那里获得了滋养,也从椰树那里得到了永恒的佛性。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生活,真是美好。
我去海南岛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如今想起来,好些景物都已模糊,惟有三亚海边的那些椰树,依然还那么明晰,依然诗意十足地挺立在我的记忆深处,为我的梦境遮挡风雨,也为我的回忆增添着诗画之美。如此一来,让我在前行的路上,就有了椰树相伴相随。与椰树为邻,以椰树为师,以椰树为友,我想,我的人生一定会变得椰树那样阳光和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