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百味,吐故纳新
中国的茶文化渊深博大,从诗经里的茶歌茶谣到陆羽的茶经、温庭筠的采茶录,甚至还有宋帝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从茶花茶叶,到茶具茶艺,从茶经茶道到茶论茶歌,纷繁驳杂,可见茶文化在中国之深之远之悠久,中国的茶种类很多,主要的还是红茶、绿茶、花茶。绿茶有毫茶、毛峰,有炒青的毛尖、烘青的龙井等。红茶是由绿茶发酵后制成的,名品有四川沱茶、广东铁观音,有滇红、祁门红茶和普洱茶等,花茶则主要是茉莉花茶和菊花茶,好茶有香、有形、有色,而再有典故就是名茶,茶之五味浓淡涩苦香中,香为主,清香,淡香,浓香各有风味,红绿花茶各有风味,绿茶清香润喉,提神醒脑,芳冽沁人,据说最好的还是当年新茶,苏东坡有词: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绿茶中的碧螺春是清淡美人,清香袭人。而乌龙稳重沉着,有厚劲,醇香回味如老酒,黄山毛峰,冲泡后香如白兰,味醇回甘;恩施玉露,香气清鲜;白毫银针,清香甜爽。龙井隐逸高远,虎跑龙井只有耳闻,尚无目睹口享之福。
红茶通常比绿茶更浓,味也比绿茶要苦要重,其浓茶色如墨褐,其味绵长浑厚,另有一种朴绌糙涩,而砖茶据说要用铁锅煮,喝起来温吞厚道,就与如多年老朋友相对。花茶是带有花香的,或是茉莉花淡香,或是菊花的清香,其味清爽淡雅,如小家碧玉,还可消暑解毒清心,喜爱独自静坐慢慢地喝茶,喜爱在茶馆的寂静中细斟慢酌,喜爱一个人新茶浅尝,喜爱独自陈茶浓酌,有一杯茶,就有一分静,在一个人的静静中品浓品淡喝茶,再因茶而品生活,品世道人生。喝茶是份享受,在心情烦燥时,在身心疲乏之时泡一杯茶,慢慢地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身体和枝叶,开出美丽的花,看着黄色的花瓣染透整杯整杯的水。翠或朦胧陈红中,忘记了。身在北国的无边风雪中,仿佛身临江南有雨的茶园,仿佛是在与茶花随风起舞,仿佛听到了茶花安静的诉说,一茶在手,在茶香中听风听雨,看书看画写字,或浓或淡一杯茶,或长或短一段静,滚滚红尘,碌碌苍生,宇宙无限,人生苦短,在纷繁喧嚣的世事中,我们何妨选择合适的时间,静下心来品茶,把心变成一壶茶,包容百味,吐故纳新。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杯清茶,一本闲书,那是怎样的闲适和令人羡慕的逸致呢,这可谓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文人要求有清、幽、寒、静、雅、淡之品茗环境,诗僧皎然品茶伴以花香琴韵:“晦夜不生月,琴轩犹为开,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茗爱传茶饮,诗看卷素裁。风流高此会,晓景屡徘徊。”唐代崔道融有诗云:“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心中抛去俗念来品茶,方可达到“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的境界。听过茶,看过茶,也喝过茶听茶,听茶的传说,听神秘和渊远,听的是茶的文化,看茶,看的是茶的礼节和礼貌,是对茶和茶文化的耳濡目染,而喝茶是用茶来交友待客,用茶来消渴,用茶养心养性,茶从文化符号过渡到了实际生活中,茶就是实实在在的颜色和气味,茶就是平常自然而又浓淡相宜的生活和心情。
人的一生到底有多少天日子很长,说不清有多少天,但不管有多少天,也不管是受到挫折,还是取得辉煌,都办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将来。比如昨天贫困潦倒的人将来可能会变成富翁;昨天锦衣华食的人将来可能沦为乞人;昨天打工的人将来可能会变成老板。这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上没有永远的胜利,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胜利和失败在合适的条件下是能够转化的。因此,我们不必为昨天的挫折而萎靡不振,也不必为昨天的辉煌而狂妄自大。只有把过去的挫折和辉煌都作为今天的垫脚石,才能攀登美好的明天,今天的日子很短。而且正在自己的脚下以秒计算地缩短。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接力棒交得好,便会走向辉煌的明天,接力出问题,便会前功尽弃。
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总是怀念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只有从零开始,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今天的事一定要今天完成,绝不能推到明天,如果总是面对今天望明日,明日何其多,明日的明日便是人生的尽头了,结果不但今天没有经营好,明天也悄悄地溜走了,明天的日子还有多长谁也说不清,明天是辉煌还是落败谁也道不明,明天既向我们显示机遇,又向我们发出挑战,明天的希望是美好的,但路途绝不平坦,到处布满荆棘,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花好月圆的明天只接纳奋斗不息者,有的路是用脚去走,有的路要用心去走,绊住脚的往往不是荆棘和石头而是心,所以看起来是路铺展在我们眼前,实际上是心扑腾在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痛一回哭一回,欢喜在路上悲伤在路上,眼光不到容易走弯路,理智丧失容易走绝路,但只要心不走在绝路上,生活也终不会给你绝路走,因此我们只有善于汲取昨天的经验和教训,利用今天做好新跨越的准备,斗志昂扬地去挑战明天,才能为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王仕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