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志不穷,扶贫先扶志”。平昌县澌澌滩乡河溪村有这样一个励志典型,今年67岁的老人邹裕和,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主动放弃一些优惠政策,立志要靠自己的勤劳双手奔上小康路。 一场意外 毁了一个幸福的家 中午12点,一家人准备吃午饭,邹裕和先将自己的药丸吞下后,然后将老伴的药丸交到她手中,再递上一杯开水,转身蹒跚地来到饭桌前,两个孙子早已端着饭碗钻进电视屋,一边盯着小电视一边吃饭。“两个孙子还小,自己和老伴常年生病,再过几年自己不能劳动的时候,这个家该怎么办?”见此情景,邹裕和有点犯愁,但宽心的是,借着脱贫攻坚政策的春风,自己和老伴辛勤劳作,日子开始有了转机。 在之前,邹裕和一家人还算过得幸福,儿子经营大货车,儿媳照顾两个孙子读书,自己和老伴在家搞点小农副业,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但一场意外,将邹裕和一家人的幸福全都打断了。 2014年年底,儿子开大货车在运输材料的过程中,意外将路上两名行人撞死,家庭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儿子也因此被关进监狱,儿媳外出务工后,就不再有音讯,留下两个老头照顾两个小孩,一家人的幸福就此打断。 祸不单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劳动强度的增加,邹裕和与老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仅2016年,老伴因内风湿疾病,先后在平昌住了三次院,自己因肺心病常年不离药,要不是今年响应脱贫攻坚的政策号召,自力更生,努力发展种养殖业,有了点积蓄,否则没法过日子。 被纳入低保户 却把优惠政策推给了别人 “要不是你主动将低保名额让出去,我们一个月也可以多领几百元钱,日子也不会过得这样艰辛”。2016年,评到手低保户,邹裕和却主动将名额让给别人,为此,老伴经常在邹裕和面前抱怨到。 2015年,河溪村在精准贫困户确认的过程中,村民一致同意将邹裕和一家人纳入精准贫困户,之后在2016年低保户判定过程中,党员和群众代表们一致同意将邹裕和纳入低保对象,却不想遭到邹裕和的严词拒绝。“我自己还可以动手劳动,就绝不给国家添加负担,这样优惠政策就可以帮助到更多的困难群众。”面对党员和群众代表的不解,邹裕和说道。 “我生于新中国诞生之年、党建立之日,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给村民作出榜样。”邹裕和每晚必看新闻,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尤其是在脱贫工作中,个别群众对政策认识不深,了解不够,邹裕和主动与其沟通,帮助村干部向其进行政策宣传解释,化解其困惑不解,得到了村干部的一致赞扬。 自力更生发展产业他要做脱贫致富带头人 河溪村被纳入精准脱贫村后,邹裕和便发誓要做该村脱贫标兵,为了助推全村顺利达成脱贫摘帽目标,与村级共同脱贫,克服个人虽体弱多病,常年疾病缠身状况,与老伴辛勤劳作,贷款发展种养殖业,全年共计养母猪6头,出栏4头、养牛3头,出栏1头、养鸡70余只,售出40余只、种麻竹3亩、红心柚1亩,两位老人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带领自己脱贫奔康,最终顺利达到“一超七有”标准,实现了脱贫目标。 “邹裕和虽不是村委成员,却有着一颗比村委更关心群众百姓的心。乐于助人,有一颗热心肠,对邻里周边的困难群众从不吝惜自己所有,得到了百姓群众的爱戴。坚持“可以自己动手,绝不等靠国家”的思想,在国家优惠政策面前当“傻子”,在贫困户群众面前树立起了一面自立自强的模范旗帜。”谈到邹裕和,澌滩乡党委书记刘东如此评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