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严格党内监督 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的决定》,对我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进一步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刻践行全面从严治党,全省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明显改善,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总体形成。但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我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如果说之前打虎拍苍都是在“治标”,那么现在构建严密的监督体系,打造权力的制度笼子,把来之不易的良好政治生态继续巩固下去,才是真正在“治本”。 以党章为根本,扎牢制度笼子。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机制,要注意从实际出发,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制度,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既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也要提升整体效应,把反腐倡廉的制度笼子扎细扎密扎牢,做到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形成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体系。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以制度制约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按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办事,同时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充分释放制度的力量,杜绝他们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可能性,才能真正确保权力运行法治化、规范化、公开化。 以实效为目标,织密监督网络。权力的规范运行离不开监督的制约,有效的监督能确保权力的运行始终处于阳光之下。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逐步形成了一套集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于一体,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监督体系。“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对我们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强化党内对自身的监督。党内监督是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监督,有力地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而任何一种监督措施的实施,目标都是为了规范权力运行,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强化自身监督意识,使积极开展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勇气和魄力,明责、履责、督责、问责,真正让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