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春节文化的源头当上溯到伏羲,伏羲是中华人文始祖。《山海经》、《路史》等典籍载三代及秦汉时生活在今川东及阆中一带的古巴人便是伏羲后裔,战国时阆中曾为巴子国国都,有伏羲所都和伏羲乡之称,传说华胥在阆中孕育了伏羲,伏羲曾在阆中观星历象,创八卦,立元日,初定春节,伏羲并被尊为春神,至今阆中云台山和灵山还遗存有上古之时的观星台。伏羲所创八卦,其实就是自然八卦历,源于观星历象和祭祀。人们常说的春回大地其实就与古老的伏羲八卦相关,八卦中的“坤”是大母之意(为顺为阴),伏羲八卦中的坤卦位于正北方位,表示的就是斗星回归,大母生春,大地回春之意。当此时,应祭祀神灵,祈求“年关顺,来年五谷丰登,万事吉庆”,这便是过“年”的来由。建于明朝的北京天坛祈年殿,便是这种年文化传统的产物。正是这样,在中国便逐渐形成了年关之时,远方的游子需回到母亲身边合家团聚,共迎新春和对来年美好生活寄予无限的期盼,春节于是也成为了华夏第一大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