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宜宾市兴文县大河苗族乡九龙山茶园里,茶农们哼着小曲儿,正忙着采摘今春早茶。 中国早茶:宜宾最早 宜宾种茶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022年就有“园有芳茗”和“贡茶”的记载,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同时,宜宾市也是四川省茶叶主产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早茶生产基地。 九龙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利于茶树生长,出产全国同纬度地区((北纬27°-28°))最早一批春茶,比江浙、安徽等全国茶叶主要产区早20-30天以上。
九龙山茶场自2008年种茶建园以来,今年茶园已发展至2000多亩,投产面积近500亩,全年预计可实现产值300余万元。随着茶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作用也日渐凸显。 “我家两口人平时在家里种庄稼,农闲时间就来茶场做工,去年做工收入有二万五千多元。”大河苗族乡关口村村民梁永超告诉记者,娴熟地采摘着新茶。像梁永超这样的当地群众,选择农忙时在家种庄稼,农闲时在茶场务工,做到生产、务工、照顾家庭三不误,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据了解,大河苗族乡依托九龙饮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专合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创新建立财政性产业扶贫资金股权量化投资收益、鲜叶收购返还激励收益、种植帮扶托管收益三种利益联接机制实现贫困户既有“土地变资本”流转费收益、托管收益,又有在基地“农民变工人”务工收益。 目前,合作社吸收的183户入社家庭中,贫困户就包含29户。下一步,基地将全覆盖九龙山村、关口村2个贫困村164户贫困户,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解决村上无集体经济难题。 据宜宾市农业局茶叶站高级农技师谢邦文介绍,目前,宜宾局部地方茶叶可以采摘,总体采摘预计在2月15日左右进行。 2009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宜宾“中国早茶之乡”,此外,“宜宾早茶”还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 宜宾早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宜宾市辖区内的宜宾县、高县、筠连县、屏山县、江安县、珙县、长宁县、南溪县、兴文县、翠屏区等九县一区的123个乡(镇)991个自然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6′-105°20′,北纬27°50′-29°16′。 “品宜宾早茶已成了精神层面的享受。”谢邦文说,通过品宜宾早茶,能让人体会春天脚步的到来,体验养生的乐趣,生活的美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