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张照片的真与假并不在于是否后期,而在于是否符合人们的视觉 习惯。人们看物体时,光线经过眼睛(瞳孔),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人所看见的图像。现代医学发现:这视网膜是个神物,是个很了不起的传感器。它的静态宽容度大概只有10档,但是人眼不断在扫描,在扫描的同时根据外界的明暗调整瞳孔,并且根据物体的远近调整聚焦点。经过动态调整的人眼,视觉宽容度可以高达24档,远远超过任何现代相机的传感器。而且从前景直到无穷远完全清晰,没有哪个光学镜头能做到。这还不算,人眼能够分辨一千万种颜色。今天的任何相机和镜头的组合要真正地记录人眼所看见的'真实'画面,必须经过包围曝光,景深合成等后期合成手段才能大致实现。 现代医学研究还证实:人的视网膜只有中间1.5毫米直径的'中央窝'是高像素的传感器,周边部分离中心越远分辨率就越低,而且近乎色盲。最高分辨率的视野只有一度左右。 要看清一个画面,人眼会不自觉地转动,用中央窝来记录一张张小图,再经过大脑的后期处理拼成一个大图。 存入脑海的图像,早已不是人眼里的原始状态了。人所看见的图像其实是大脑的产物,而不是光学成像那么简单了。 下面这两张《晚霞》照片是我们从布尔津返回乌尔禾途中拍下的。红色的晚霞把天地照得一片通红,实属罕见,为了拍照,我们放弃了在乌尔禾镇订的房间,在当地一个农家乐住了一宿。罕见的和习惯的相互对决,你说谁真谁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