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好比,一线城市的大热辐射了周边及远郊的楼市,一线城市远郊房价陡涨、非限购区成交量刷新历史……楼市调控催生的“溢出效应”正发生。
未限购区域成交量创新高调控避风港效应初显
不只是一线城市远郊,二线热点城市的未限购区域与周边区县也在这一轮地产牛市中受益良多。
2016年3月开始,受多重因素影响,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的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出了“量高价稳”的态势,外地购房群体在杭州市场的活跃度也显著增加。针对楼市过热的状况,杭州于9月下旬开始先后出台了包括限购、限贷在内的一系列楼市调控措施,“限外”成为其中一大关键词。
外来购房者的置业资格被限后,杭州市区整体外来购房者比例持续下降,2016年年末基本回落到年初水平。部分热钱则涌向未在限购范围内的富阳区、大江东等区域。根据透明售房研究院的统计,同属于市区范围但未被限购的大江东,2016年12月份外来购房者比重高达54%。
楼市中所呈现出的溢出效应将对现阶段的去库存产生一定的作用,但同时溢出效应的形态又表现出明显的梯度,资金首先会外溢到城市周边区域,其次才是一些远郊的区县。
环中心城市区域将成楼市增量空间所在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然而,超大城市所面临的人口超载、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公共资源紧缺问题也困扰着身处其中的人们。
国务院近日公布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提升优化开发区域城镇化质量,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以盘活存量用地为主,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引导中心城市人口向周边区域有序转移。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
“有序转移”、“加快疏解”无一不显示出国家调整和优化城镇化布局和空间结构,缓解大城市“负担”的信心与决心。而对中国楼市而言,中心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卫星城或将成为楼市增量空间的重要来源所在。
实现中心城市人口向周边区域有序转移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现阶段的情况仍然是大量购买力往一二线城市核心区聚集,尚未形成一个比较明显的中心城市购买力向外溢出的效应,虽然在限购条件下有所显现,但是就人口聚集度而言还是往中心城区集中。shzyqiyu88
来源于: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