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284|评论: 9

由“蛴蟆节”想到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6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蛴蟆节”想到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时间的荏苒光影里,来自民间,源于生活的民俗文化以其鲜活的底蕴和蓬勃的生机得以延续和发展,成长为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但由于某些原因,有的民俗文化被贴上封建糟粕的标签被摒弃,有的民俗文化走向衰落被遗忘。挖掘、弘扬民俗文化,时不我待。
      “正月十四送蛴蟆”是川北地区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间传统节目,在嘉陵、顺庆、西充、南部较为盛行,历经演变,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据传在清朝年间,一场突如其来的“蛴蟆瘟”袭击了当地村民,后来有一位高僧指点,这是“蛴蟆瘟”在祸害人间。于是当地乡亲唱民谣,扎灯笼、送走象征瘟神的蛴蟆,祈求新的一年幸福安康。
      儿时印象中的蛴蟆节永远烙印在脑海:当夜幕降临时,家家户户点燃自制的“蛴蟆灯”,浩浩荡荡地朝村边的小河走去。到了桥头,祭祀完毕,人们把“蛴蟆灯”插入土中或者放入河里。漫山遍野灯影晃动,像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气势十分壮观。村里的小孩要去竹林里找到一根高高的嫩竹,铆起劲地摇,越摇得响预示着来年就长得越高、运气就越好。大家还唱起民谣:“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一样高;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长,我也长,我和嫩竹一起长。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甚至被毁。岁月的更迭、加上人为原因,许多珍贵的民俗文化正在一天天的离我们而去。我建议:一是县志办、县文化馆等部门通力合作,整合资源,成立专门的民俗文化研究组织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保障经费,加大对我县民俗文化的挖掘、搜集、整理、传承、开发。西充还有许多民俗传统文化,如祥龙的板凳龙等,都亟需加以发扬。二是大力加强民间艺人保护工作,访问、查找、挖掘民间艺人,让掌握特殊技艺的民间艺人享受一定的生活待遇,确保民俗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7-2-16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2015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2-16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7-2-16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作为的多扶镇政府,懒政的西充县文化局

把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习俗送给嘉陵区,顺庆区发扬光大,风头盖过了西充。

一群蠢货。
发表于 2017-2-16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群没有眼光的蠢货,就知道堵堵堵,没有看见这一习俗中的财富。
发表于 2017-2-16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否从2018年开始每年正月十四搞一次西充.正月十四祈福节
发表于 2017-2-17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传统,以民间活动为主,更有乡土气息。这个节日,川北地区都有,也不是多扶独有的。

发表于 2017-4-15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民俗活动,确实该大力提倡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5-8 23:54
发表于 2017-6-19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对,就是碗是铁的,里边没饭你吃啥去?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