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80|评论: 0

[散文随笔] 消失的露天电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0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纪念原配的世界和流逝的美”。 ——题记
     这是王开岭先生在他的《古典之殇》一书扉页上的句子。这部书我从2011年买来后,总在不经意间去阅读它。因为我觉得,读好书,总得有一个好的心情和一种偶然的情趣。所以,这往往“不经意”地读书,会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情感带来不可想象的享受。
     这是一部追溯古典、保卫生活、怀念人类童年的书。也正如许多读者评价的那样——这部书里充满着自然和人文的美。同时,它又让我们对于过往美好的消失感到心痛。
     书里所述:“想起流萤照亮的草丛和小径,想起那会儿的露天电影,想起父母的手电筒和唤孩子回家的喊声,那时他们比我现在还年轻……那一刻,我体会到难以名状的美和疼痛。”
     或许是我自己已经到了常以回忆的年纪。对于过往的美好,童年的记忆,就好像一道早已掉痂的伤,虽然感觉不到疼痛,然总在某个时候,能见到肉体上留下的那个痕来。 
     有一天孩子对我说:“爸爸,听说《冰川时代 五》就要上影了,你什么时间带我去看吧?”
     看着孩子忽闪的双眼,我忽然也来了兴趣,于是接了她话题:“你觉得最好看的电影是什么?”
    “当然是《冰川时代 五》啊!”
    “马上要上影了呢!我很期盼呢!”
    “而且是3D,百伦的效果没有太平洋的好。”
     孩子兴奋得说起话也似连珠炮一样。
     这时,我的手机铃响了,那铃声的歌儿正是我在网上下载的一部很老电影的主题曲《少林寺》。“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那动听的曲调,那优美的歌词,时常引起我许多的遐想。仿佛儿时在小学校的操场上看露天电影的场景一 下子飞到了眼前——是那样的生动、具体和充满着欢乐。
     于是我便对孩子说:“爸爸最喜欢的电影是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孩子惊愕地望着我。
165634ywymibjayaax77iy.jpg
    “是的,就是在室外空地上放映的电影。那是爸爸儿时最美好的记忆之一。”我抚抚她的头说。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末蓉城的一个小山村里。七十年代末与八十年代初,中国的农村刚处于土地改革的伊始,中国农村还带有很浓厚的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影子。
     然而,那时确有一样文化生活是让人振奋的,它带给山村的影响,远超过一些传统的节日,甚尔可以与春节齐比。
那就是一年四次的露天电影。
     那时农村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农民都是纯朴和憨厚的。全村没有任何通讯工具,处于“通讯基本靠吼”的时期。而对于电,就像赵本山在小品中说的一样,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手电筒,那时的农村是没有通电的,人们照明都使用一种叫“煤油灯”的照明工具。所以,每一场的露天电影,对八十年代的农村人来说,无疑是一场非常享受的文化盛宴。
     那个年代,为了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每季度在村上有一次免费的电影观看。一场电影一般放两部片子,而放映的地点就在小学校的操场上。
     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楚地记得曾经在小学操场上放过电影的名字,如《上甘岭》、《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渡江侦察记》等,以及八十年代初上映的《少林寺》,这些都是那个时代风靡全国的影片。虽然那些电影都是黑白的场景,然而,它留下的快乐却是永久的——黑白记忆,总是纯纯地印记在童年的脑海里。
     每当听村里广播说学校的操场上要播放电影的时候,那一天下午,我们小伙伴是特别兴奋的,那整个下午我们只会心不在焉地上完那漫长的半天课。而放学后,总是飞奔回家,割猪草、喂鸡鸭、担水煮饭,把应该完成的家务尽早地完成了。
     吃过晚饭,搬着预先准备好的小凳子,吆喝着小伙伴们,早早地来到学校的操场地占据着有利的位置。那时对电影有一种特别的好奇,经常会去看放映人员挂的电影幕布,那白的布幕边沿镶着黑色的布条,我常想:明明是白布一块,怎么会有画面在上面呢?有时,我也去看放映人员摆弄放映机,总觉得,那是多么神奇的东西,那圆圆的影片圈,居然能装下那么多的画面!
     待到电影快正式放映时,那操场上已经是人头攒动,密密麻麻一片。男人坐在外围,抽着烟,谈着农活的种、收、管、藏;女人纳着布鞋底子,在一边闲着家常,不时还会发出“哈哈”的大笑——乡村的女人,我一直认为她们有一种野性的美;而我们孩子们,则在那场地上追逐、呼喊着疯跑。整个操场就像一个集贸市场一样:站着的、蹲着的、笑着的、吵着的,掺杂在一起,那场景,甚为热闹。
     直到电影正式放映时,就像谁下的命令一样,整个操场上突然就会安静下来,而人们的表情也会随着那电影的情节不断地变化——抬着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电影的幕布,忽而紧张、忽而大笑、忽儿流泪……人们,都沉浸那美妙的电影情节里。倘若此时,有人站起来走动功伸伸懒腰,便会遭到后面观影人的呼叫或痛骂。
     那时,每当一部电影看完后,我们甚至会把那些记忆深刻的情节模仿好几月,比如抗战片中鬼子的动作和语言,便成了我们小朋友玩耍的台词和动作。我们小时候也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上的享受,使得我们的童年更加地丰富和有趣。
     所以,那时的露天电影在一代人中,就是时尚、享受、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正因此,它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的视觉享受和乐趣是我们一代人永久的记忆。
      时光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社会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乡村里不仅有电灯电话,而且电视机、电脑和ipad都已经进入乡村的家庭。人们的文化生活已经不需要露天电影,它将作为一段历史记录在我们的心里。而伴随着露天电影消失的,还有我们童年的欢乐,还有一种乡村文化的丢失。
     我不知道,这种文化是否是应该丢失还是保留?然而,它毕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至少,这种东西在我们看来,充满着朴素的美,这种美,是现代文明和物质享受不能等价的。所以,我们那代人,应该用深深的情感去纪念它。
     末了,还是借用《古典之殇》序言里的一段话:“从那些被人类辜负的美好元素开始,从儿时的记忆和笑声开始,比如荒野、河流、泉井、水桥、城丘、寂静、黑夜、流萤、虫鸣、鸽哨、燕巢……比如农历、节气、故乡、劳动、女织、脚力、街坊、漫步、放学路上……
     它们被丢弃和典当了。有的或许能赎回来,有的则永远不能。
     ……我说,我希望人间重建美好的秩序,我希望自然恢复古老的面目。”
2016年9月4日秋水翁于启明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