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596|评论: 0

数百首民歌 唱出诗意阆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轻声哼唱中,揭开古城面纱;在字里行间中,勾勒古城美景

数百首民歌 唱出诗意阆中

具有23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城阆中,民间歌舞源远流长。时至今日,先辈流传以及后期挖掘创作的数百首民歌,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更是阆中山川风物、景致人文的真实记录。字里行间、曲调旋律中,透着浓浓的诗意。

语言如诗 意境深远

若要在阆中数量繁多的民歌中选出一首最能代表阆中、体现古城意境的歌曲,《阆苑仙葩》绝对是其中的代表。

2014年,《阆苑仙葩》正式被收录进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材。如诗般优美的歌词中,蕴含着怎样的意境?2月28日,《阆苑仙葩》词曲作者、阆中市文化馆创作部主任张朝明给出了答案。

“一条条青石板路啊,延伸着伏羲的文化,一盏盏希望的街灯,点亮着木窗青瓦。”语言平实质朴,却又生动雅致;用词简洁明快,却又含蓄隽永。寥寥数字,古朴厚重的古城形象跃然纸上。“歌曲创作的初衷,是为游客勾勒古城画面。”张朝明说,创作的灵感源于古城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

入夜,四下一片寂静。月光漫洒在古城的青石板路上,映衬出岁月镂刻的痕迹。嘉陵江面薄雾升腾,江山如画。有感于此情此景,灵感迸发间,语言如诗,汇聚于作者脑海。“月光下薄雾中有个,嘉陵江山如画,一阵阵巴渝鼓舞,在我梦中敲打。”几句歌词由此而来。

在歌曲创作过程中,张朝明借鉴了古体诗的韵律,以及现代诗的直抒胸臆,同时将阆中城、阆中景、阆中文化融入其中,形象生动地传达着其中的意境。“如青石板路,延续着伏羲的文化,展现文化渊源流传的过程,是古城的生动写照。而街灯,则寓意希望,体现着旅游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的过程。”张朝明说。整首歌曲借鉴了阆中民歌《杨花调》,曲调平缓,如同深情述说,娓娓道来,带领游客走进古城、感受古城、了解古城、认识古城。

“轻声哼唱中,古城的面纱次第揭开。度过最初的神秘、品鉴其中的韵味、沉醉其中的美好,‘阆苑仙葩’盛名远播,不负期许。”张朝明的话,道出了每一位慕名来阆的游客心境。

诗歌融合 推陈出新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感悟古城人文美景,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又以诗圣杜甫的《阆山歌》《阆水歌》最负盛名。

《阆山歌》咏山,《阆水歌》咏水,二者各自独立,又互相照应,栩栩如生地勾画出阆中的山水美景。清乾隆皇帝御评《阆山歌》《阆水歌》时指出,“两诗著语奇秀,觉空翠扑人,冲襟相照。”

如何将本就极负盛名的诗歌改编成家喻户晓的歌曲,早在2005年,阆中本土音乐家们便开始了尝试。“为诗歌谱曲,最重要的是揣摩作者传达的情感意图。”阆中市音乐家协会主席舒宗锐介绍,《阆山歌》中“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两句诗展现了阆山的奇特,而“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看青壁。”则是诗人感悟时事,心中顿生抑郁之情的情感表达。

据史料记载,公元764年,安史之乱给社会带来的动荡不安还未完全平息,杜甫未能如愿回到长安或河南巩县的老家,心中郁闷,故将青纱幔挂于阆中居址墙壁,以表与阆州人民、与中原人民同思同忧。结合史料及作者当时心境,在为《阆山歌》谱曲时,舒宗锐刻意使曲调平缓、舒展,用较为低沉的旋律衬托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与此相反,《阆水歌》中日破浪花、春归沙际、巴童荡桨、水鸟衔鱼,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写出了嘉陵江独特的美。遍览优美景致,“诗圣”此时的心境当是十分愉悦。“与《阆山歌》相比,《阆水歌》的曲调欢快,节奏跳跃,让听者平添几分愉悦之情。”舒宗锐介绍说。

谱曲后的《阆山歌》《阆水歌》被阆中市文化部门收入阆中民歌名录,该市音乐家协会还组织专人进行排练,定期向来阆游客进行展演。

据悉,包括《阆山歌》《阆水歌》在内,现存的历代名家咏阆中的诗词多达数百首。而谱曲后的《阆山歌》《阆水歌》也为这些诗词与阆中民俗音乐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参考,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古诗词将绽放出新的活力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