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我认为教师工资组成部分不应该有过多的固定模式。应该的加上实际的部分。譬如:所教学生的成绩+政治思想品德等,这些应该和我们的老师工资挂钩,再次避免同工不同酬和在岗不效力的现象,从而调动一线老、中,青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得好的就该多拿工资!!!教得差的就该少拿工资或者劝离教师岗位。不能让一些不称职或者不能胜任的老师误了我们下一代!这样才能多为社会,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繁荣.....
楼主说怎么搞就怎么搞嘛
“只看任职年限”这一做法有道理吗?
在巴中的所有学校中,偏远一点的相对容易上中高级职称,有很多学校甚至用不完教育局每年给他们的指标。城区学校就大不相同了,特别是巴中中学,教师多,每年够资格评中高级职称的也多,但教育局每年给的指标却很少。那么谁能得到这少数几个的指标呢,靠业绩?也许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领导绝对个个都是教书育人的行家,平时喜欢跟领导“学习”的也就耳濡目染的提高了教学的技能。很多人同时毕业,干同样的事情,但职称评定晚了很多,有的高级都评了好多年了,有的连中级都还轮不上(我猜有的人是不是嫌太挤,乐于助人,所以不评呢),现在工资改革只看任职年限,原本在同一起跑线的人差距是越来越大了。为什么就一点也不考虑“工龄”,这合理吗?当然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对的。建议现在还在为工资定级不满的老师,你们很有必要学习学习了,当然绝对不是学习你们的教材。
完全不看“工龄”-----年轻人你不要忘记你们也会老。老一辈拿十来二十元的工资的时候也许并不比你现在干的少,干的差。
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