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山河漫游记 【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第六章 秦陕大地壮国威
37 周 原 遗 址
关中西部是周原 本为周人中兴地
北靠岐山南渭水 距离西安二百里
包括凤翔与岐山 扶风武功四县地
周人古老本姓姬 神农后稷先祖弃
其母郃氏女姜嫄 巨人足迹践孕子
生弃长大成人后 好耕被尧举农师
号曰后稷封为郃 今武功即古郃地
东门外有教稼台 传为后稷教稼地
当政时期夏后氏 后稷之子失官职
出奔西北戎狄间 曾孙公刘接传递
定居于豳今彬县 周人逐渐振兴起
彬县城东土陵村 南有公刘墓葬地
彬县城东五公里 还有姜嫄墓葬地
县南门外履迹坪 是践巨人足迹地
公刘九传亶父时 北方游部常来袭
于是迁居岐山南 在此周原将国立
因地得名国号周 周之称呼自此始
岐邑岐周为中心 即今三乡交汇地
京当法门黄堆乡 岐邑十六平方里
东南作坊平民区 邑城西南是墓地
城中偏北是王宫 及其宗庙所在地
在京当乡凤雏村 挖出太庙之遗址
还有大量甲骨文 珍贵实物世称奇
文物宝库在周原 岐邑一带最名气
大小克鼎与卫鼎 闻名历史青铜器
还有著名毛公鼎 都是出土在这里
扶风县庄白村南 出土窖藏青铜器
一百零三件之多 七十四件铭文记
其中史墙盘铭文 长达二百八四字
铭文表明诸铜器 都是微国重铜器
37 马 援 墓
新城大尹是马援 东汉扶风茂陵人
后来依附于隗嚣 不久归顺刘秀任
参加攻伐隗嚣战 后任伏波大将军
即被封为新息侯 曾养骏马倍辛勤
著有铜马相法书 识别骏马别有心
马援列传有名言 今有匈奴扰北边
男儿当死于边野 以马果尸葬而还
何能卧床女子手 欲自请击去边关
豪言壮语千古传 进攻武陵五溪蛮
马援病死在军中 自己誓言终实现
马援死后葬故里 即为当今扶风县
城西七里伏波村 伏波将军墓留念
38 法 门 寺
法门寺在法门乡 扶风城北二十里
东汉就在这里建 原名叫阿育王寺
梵语无忧是阿育 阿育王是天竺王
佛祖释迦灭度后 广修佛塔名声扬
修建八万四千座 佛之舍利各分葬
其中一座在渭阳 法门寺塔指骨藏
故又名真身宝塔 寺因塔置塔名扬
传统戏剧法门寺 故事发生此地方
寺院殿前月台上 两个石窝深深镶
传为剧中宋巧娇 告状跪印嵌刻上
北宋闻见后录载 寺有古塔高四层
瘗佛手指骨一节 宪宗盛意迎禁中
塔下层座芙蕖花 工制美妙手艺精
芙叶上刻施金人 殆数千多宫女名
白玉石像又精刻 佛骨节置金莲中
隔着玻璃水晶匣 骨节舍利看得清
宪宗迎骨入皇宫 韩愈因上疏谏诤
触怒宪宗差点死 幸亏宰相等说情
韩愈被贬出刑部 贬作刺史潮州行
唐代皇帝倡佛教 便开塔将佛骨迎
宣称三十年一开 开则人和岁岁丰
显庆五年唐高宗 首次佛骨敕迎宫
奉养皇宫内道场 敬奉瞻仰极隆重
武后肃宗与德宗 都曾将骨来奉迎
阿育王寺及其塔 多次被毁多次建
寺名也多次更改 成实道场隋代建
唐代更名法门寺 崇真寺名宋代唤
人们习称法门寺 一直延续至今天
法门寺塔为木塔 明隆庆时塔倒陷
开视塔底水银池 深约数丈泛金船
船内函中藏佛骨 万历七年重修建
改建砖塔十三层 真身宝塔从此传
明末起义寺院毁 仅余砖塔脱险难
以后又有所修复 规模大大不如前
塔高六十多余米 为八角形楼阁式
砖塔分为十三层 一层四面有匾题
真身宝塔誉神州 美阳重镇古称奇
舍利飞霞照云天 浮图曜日留史迹
第十三层已残毁 做成八角圆盖子
后遭大雨来袭击 塔身西半部倒地
后又整修寺塔时 塔基地宫出奇迹
发现佛祖无价宝 迷失千年指舍利
还有供养舍利品 珍贵文物一大批
充分证明各史籍 法门寺塔记述实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