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0 南部县广播电视台
3月9日,我县党政考察团一行赴平昌县考察了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学先进、找差距,拓展思路,进一步推进我县“亲水南部”建设,统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县领导胡修云、时春英、汪文成、杜济、杨波参加考察。
在平昌县驷马水乡、佛头山森林公园、金宝新区、三十二梁景区、白衣古镇及电子商务产业园,我县考察团详细了解平昌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听取和交流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理念和宝贵经验。
近年来,平昌县坚持把旅游作为强县富民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旅游强县建设,构建全域旅游格局,突出乡村旅游发展,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和佛头山、巴灵台、驷马水乡、南天门、三十二梁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6年,全县共接待旅客428.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5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93%、36.15%,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950元,旅游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同时,该县按照“全域旅游、全域景区、全域规划”理念,坚持把城镇当景区打造、把新村当景点打造、把道路当精品旅游走廊打造。新居是住房,也是乡村旅游的客栈;产业是致富的根本,也是乡村旅游的景点。“产村相融、宜居宜游”综合打造巴山新居,建设起的幸福美丽新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突出田园风光和农家情趣特色,实现一个新村多个亮点、一个新村一个景点,改善了环境的乡村,整洁舒适、配套完备,成为市民们周末、节假日“康体养生、乡村度假、旅游观光、运动休闲”山地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
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平昌县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开发旅游、经营旅游项目,实现景区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创业园+特色产业园区(农户)”的旅游合作模式,引导贫困群众以闲置房屋、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出资入股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特色农家乐、民宿客栈等旅游项目,有效推动“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大批贫困群众在有经营性收入的基础上,还有了财产性收入。同时,平昌县发挥综合效应,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行“旅游+”,坚持景区、园区、社区“三区”同建,注重农旅融合,以驷马元丰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三十二梁现代茶业科技园为引领,发展起茶叶、花椒、核桃、巴药、水产、莲藕6大特色产业,目前已建立20万亩茶叶、10万亩花椒、10万亩核桃、10万亩巴药产业基地,夯实了群众增收基础。
通过考察交流,我县党政考察团成员一致认为,平昌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贫困群众以不同形式参与旅游相关行业发展,让贫困群众真正成为旅游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提升了困难群众的脱贫能力,使旅游扶贫真正成为引导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其思路、举施、机制等对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