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640|评论: 3

从一部旷世史诗看一方学校社会之教育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6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一部旷世史诗看一方学校社会之教育文化                                                                                                       
                     ----在庆祝苏文杰老师《龙泉颂歌》出版发行会上的讲话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各位老朋友、老战友:大家上午好!
      如今,正值17新年之阳春时节,同广袤无垠的神州大地一样,我们的家乡,龙泉山麓的贾家地域,更是樱梨桃李,百花千卉,次第开放,姹紫嫣红,夺目耀眼。香飘四溢,醉人心扉。然而,这自然界的春光花华,毕竟只是岁岁年年,司空见惯,屡赏乏鲜,难免单一的感观景致而已。可我们今天,所要倾注心海情怀,而特别庆贺的,则是家乡这块沃土胜地之上,忿然开放出来的,惊世骇俗,而又鲜为人知的人文新花,史诗奇葩。那就是,我们的苏文杰老师,用几十年时间,几乎是毕其一生的心血,写下的《龙泉颂歌》这部长篇叙事史诗。              
      情知苏老师在写这部长篇史诗的我,已是三年前,在简阳望江旅馆,与文友们一起商讨打造“葫芦垻辞赋新村”之事时,听专从北京赶回简阳的赵克伦老师说起的。入耳顿惊的重大消息,当即唤起我极大的兴奋与志趣。便立刻打去电话,恳请苏老师将其已写好的上半部打印稿带来大家拜读传看。目睹这本”贵胜千金万银“的史事诗篇,大家也顾不得,来不及询问“它为何已然停笔,而久藏箱底”。只是一个劲儿地鼓动苏老师赶快续写史诗下部,以补简阳雄州,乃至川蜀、华夏,著名典藉之遗缺,云云。自此,这部旷世史诗,平凡而又伟大的作者,不顾古稀年迈,和“辞乡赋市,百务缠身”之劳苦繁忙;便在大家的热切鼓励、支持、期待之下,开始了他那日以继夜,忘寝废食的续写创作,编排付印等浩繁工程。                  

     直到今天,苏老师的这一雄篇大作,终于和我们见面了。轮到对这部文学著作问世的庆贺,势必首先要对它的文学艺术价值与社会历史价值给予实事求是的估价与评论。但鉴于,今天到会的都是久执教鞭的治学老师,更是品书赏文的行家里手。对苏老师巨作的非凡文学艺术价值,我就不敢班门弄斧,开口谈论了。对它难以估量的社会历史价值,我也只能抛砖引玉地说上一点粗浅看法。
       不过,恕我斗胆而毫不夸张地说,纵观中外所有长篇叙事史诗,在容量、篇幅方面,虽然也有堪比,甚至超过苏老师这部诗作的。但真正写照、反映一代普通劳动大众,尤其是在歌颂平民英雄的长篇史诗中,竟然写下百余个真名实姓,生动形象的时代精英骄子者,实为古今之唯一,天下之罕见。所以,我在见到苏老师的诗作之后,即兴吟写过一首不讲格律的小诗:“人文龙泉胜仙山,锦绣史诗韵连绵。地下长河起宏图,张家岩下出状元”。在诗书文章享誉天下的简阳历史上,出了四个状元。令古今之人们,赞叹不绝,顶礼膜拜。可这四大状元之中,有谁在简阳的历史上,留下过只言片语?更不用说,留下过传世之作了。而人称“简阳三赋家”之一的苏老师,写下名扬天下的无数诗文辞赋,尤其是这部写照东灌伟业时代群体英雄的长篇叙事史诗,完全可以像水利工程本身一样,永垂不朽,存世千秋万代。
      正是因为苏老师的史诗大作,惊世骇俗,含英咀华,意义深远。两三年来,常常让我思绪万千,心潮激荡,倍受鼓舞。由他的诗作,我想到了他的人生经历。由他的人生苦旅,我想到了简阳贾家的家乡故土,想到贾家这块学校、社会教育人文沃土上,层出不穷的俊彦高才,及其累累硕果,乃至其源远流长的教育人文之深脉根基。特别是,当我在半个月以前,听了与苏文杰老师还是同生一乡,同事教业的邓仲老师,介绍了他的邓氏祖宗身世之后,我对贾家的学校教育文化和社会教育人文根脉与花果,更是情思绵绵,浮想联翩,而又欲写难能,欲罢不忍。
      从邓仲老师的文章与口述之中得知,他的祖辈父老,三四代人,自来忧国忧民,志在文武济世。曾祖太学举人,祖父习武绅粮。一方大富,不忘兴办教育,捐资建校,撼动八方。父亲省校毕业,亲自管理贾家中心小学的建修要务,继而亲任校长,执掌贾家教育。百年史实,邓氏宗祖,矢志不移,无私奉献,成为贾家乃至半个简州,国学新制首开之先贤始祖。新中国建立之后,邓氏后裔,邓仲父子,两代杰人,秉承祖训遗志,倾情贾家教育文化。或执掌中心校印,或担当此方教办重任。却不幸被“成分歪论”,坑害得先父九磨十难,英年早逝。年轻时的邓仲老师,也曾因身受歧视打击而痛不欲生,不堪回首。直至新时期到来,方能一展雄才大略,奉献贾家,乃至简阳教育文化。
      我不是教育工作者。我从五十年前离开初中母校,就几乎对家乡的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文化及其成果一无所知。然而,仅凭自己近期所获之九牛一毛,沧海一粟之了解。我已深深地感知到,简阳雄州之蕞尔贾家一域,之所以能产生出无数杰出人才,这和贾家这块有着深厚无比的学校教育文化与社会教育人文影响,关系重大,密不可分。无须收肠刮肚,苦思冥想。略略只算新近半个世纪,因较长时间受过贾家教育文化和社会人文滋养而成名成家者,就有十几个人之多。其中,人称之所谓“二毛一肖,高校三博导”,“付高邓氏,雄州三高人”,“赵冷苏君,辞赋三名家”、“廖黄苏肖(宗材),自学四奇才”等等,都与贾家这块人文沃土有过命运之交,不解之缘。
       师高从来弟子强,教学自古共相长。从小在贾家学校教育中启蒙、奠基者自必说。即便像我们的赵克伦老师,付正江老师等等,域外调来的绝艺高师,他们在贾家这方教育人文沃土上,以其超人的搏学大慧,教化、培养这方有着地灵天赋的子弟时,无疑也受到非同一般的滋融与熏染。甚而让自己也不经意间,成了冠盖一方,享誉一代的名家巨匠。
       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生发出震撼心灵的人文艺术成果。苏文杰老师没有直接参与过龙泉山东灌工程建设。但他凭着对热火朝天的工程战斗,耳闻目睹之深重震撼,以顽强的意志支撑,为反映揪心励胆的家国梦、故乡情,在创作大量辞赋华章的同时,终于又写下了,这部最能体现简阳雄州精神,集中反映一代世纪农人愿望与命运的长篇巨著。出生原贾家武庙乡的肖体仁教授,原贾家坛罐民中学生毛远明搏导。仅凭初中学历,在参与恢复高考中,分别获得内江考生第一、二名。同苏文杰老师一样,只上过一学期初中的东灌工程宣传员,原贾家乡廖军同志,成果累累,著述等身,曾因自学成才,获得省市殊荣,被推荐去“三州”担任县官。因本人不舍家乡故土,弃而从商从文。几十年呕心沥血之创作,并即将出版的乡土巨著,辗转大陆、台湾、香港几大出版单位,均获极好评价。有人谓之:“堪称周克芹之‘许茂’第二”。廖军的同班同学,原贾家乡人士,东灌指挥部宣传员肖宗材,先在学校任教,后任县市计生站长。退休后专修古词、诗文和书法创作。颇有成就与影响。原贾家柏林乡农民书法家黄承,连中学都没好好上过一期,不仅书法名扬天下,其古文写作、绘画艺术也有相当造诣。即使不是贾家籍人的施建新同志,为什么能够写出二十余集,感人至深的《东灌长篇历史故事》,就是因为他有过,在东灌贾家张家岩水库工程七营宣传战斗的亲身经历。东灌老战士之子王炳荣、巫昌友,先后首创“翠屏湖仙女睡佛”珍贵题照和“南方红旗渠”的重要概念。都是因为他们三番五复地去到贾家,深入实地考究、采风的结果。还有不少例子,实难一一尽述。仅据以上这些人士,之所以能够成才有为,正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共同的贾家地域人文根脉作基础。那就是,他们都在贾家这块人文教育沃土上,接受过非凡的学校人文教育和社会人文教育的熏染与历练。
      读到这里,也许有人已然开始注意。我所反复提及的“贾家这块人文沃土”的特殊地位。不过,我讲的还远远不够。还不足以让人们心服口服。贾家乃是简阳之一部分。也许有人会说我在偏爱自己的小家乡,而以贾家之偏,概夺简阳之全。那就不妨让我们联想一下,“简阳精神”乃至“时代精神”这个大话题、大课题,看看它同贾家这块小小地域,有什么关联吧。
      真是无巧不成书。近百年来,最能体现简阳精神的“三大历史事件”,或者说“简阳精神”最典型,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生发节点,都出在贾家这块地域上。其中,最宏大而震惊中外的,是苏文杰老师的故居乡村,也是贾家人民首建头功的东灌主体工程所在地。另一件则是,平敉“三三暴动时,”最激烈、最长久的,保卫新生红色政权的战斗,即震惊全川的“贾家保卫战”。但这些事件中,最早出现,而影响带动、惠及区县地省,教育人文大业的,却是邓氏家族以大爱大善之心,捐资兴建贾家中心学校的惊世壮举。我在撰写《简阳精神赋》时,因还不知有此事,而只写了前面两大事件。可今天看来,还得再添上两大事件,那就是,除此之外还有苏老师的巨作出版发行。这后两大事件,一件最早,一件最新。它们都以其独特的方式,更加丰富和完善了我对“简阳精神”,所源生的教育人文和社会人文底蕴的深刻认知,也升华了我自身的思想境界,以至大大扩展了我对一方人文根脉,及其巨大成果的视角广度与厚度。说具体点,不才今天能够首先提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校教育人文和社会教育人文”这两个新概念,也是苏老师大作出版事件激发、启迪最新价值的最好体现。由此,我才不嫌初学写词,为苏老师写了一首《赞苏文杰》的字幅赠送与他,以致祝贺之喜敬佩之情。其词作如下:         
                              
                                           自度曲.赞苏文杰【调寄词林正韵“一剪梅”】                                
                     ---为贺文杰老师《龙泉颂歌》长篇叙事史诗出版发行而作      
       教坛骄子,雄州高隽。自学成才,天降星。夏与秋,冬亦春。学海惊涛伴征程。成分歪论猛于虎,读书宿愿屡遭损。书山苦登,知难而进。十年磨剑熬夜守更。民办教师盼转正。过考关,再搏拼。一卷优胜定终身。中小教育建奇功,校长书记几多任。美哉苏君,壮哉苏君。
       退而不休,投笔从文。诗词歌赋,写壮心。家国梦,故乡情。文坛艺苑多珍品。妙笔华章传天下,赤子心花播芳芬。山也起敬,水亦起敬。年逾古稀雄风犹存。廿余万字史诗成。惊天地,泣鬼神,东灌文献第一人。存史育人资政鉴,永世流芳泽子孙。一生赤诚,一代楷型。


        苏老师以号称中国“南方红旗渠”的简阳千秋伟业----东灌工程,这一史实为重大题材,写下的《龙泉颂歌》,惊出于简阳贾家地域,由此首先引起了贾家教办的高度重视与深切关怀,乃至及时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完美的庆贺条件。可以想见,随着以贾家教办为首、为主,对此一巨著扎实而广泛的传播与扩散,简阳贾家这块人文沃土,无疑将会更加百花盛开,千卉竞放,香溢四方。因此,可以预言,贾家大出人才和频出大作的高潮时段与无限风光还在后头,还在有形无形的青峰峻岭之上,还在人们的殷切期待之中。
       所以,玉成才子,人称别具一格的青年散文、诗词作家巫昌友,前几天电话告诉我,他正在写作一个名人的长篇传记。接下来打算写我和冷氏家族。我当即回答他说,你千万不能写我和我的家族,既不新鲜,又不突出。而且,凡欲写官员的作品,要等有了盖棺定论之后去写为好。我建议他,并带动更多人们去写那些,与简阳贾家教育人文最有关联而对社会又有特殊贡献者。诸如赵克伦、付正江、高亚夫、邓仲、苏文杰老师等等。尤其要写从贾家走出的国宝级人物,毛峰博导,毛远明博导,肖体仁教授。还要特别注意多写、重写,像廖军那样,相貌平平,而常常受人轻视的“自学成才”之人。我尤其鼓励他,抓紧并相约大家去大写特写,贾家地域的学校教育文化和社会教育人文。这些堪称精神文化的稀世之宝,不仅值得大书特书,而且许多必须抓紧抢救才行。否则,我们将对不起它的首要创造者----贾家人民,也对不起简阳全市人民,甚至有愧于全川乃至整个中华民族。

                                               2017年3月16日作于锦江菱窠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7-3-16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冷君,我读完全文了。为了这次座谈会,为了推助贾家、简阳的文化事业,为了弘扬简阳精神,您真是呕心沥血了!再谢冷君!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文杰 发表于 2017-3-16 13:01
谢谢冷君,我读完全文了。为了这次座谈会,为了推助贾家、简阳的文化事业,为了弘扬简阳精神,您真是呕心沥 ...

苏君言重了。比起你长年累月地奋战之甘苦煎熬。我这点就微不足道了!

发表于 2017-3-17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冷林熙 发表于 2017-3-16 13:10
苏君言重了。比起你长年累月地奋战之甘苦煎熬。我这点就微不足道了!

谢谢冷君,明天见!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