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于3月15日结束,在此次两会上,有很多提案与我们关心的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息息相关。
姚明(前篮球运动员、中国篮球协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学校体育课不能成为‘挣分课’,不能考什么就教什么”。姚明认为,要改变学校体育“重体能、轻技能”的局面,“做到基础能力和专项技能并重”。他表示,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专项体育教学,使学生“最终成为有兴趣、懂门道、会欣赏、能参与的忠实体育消费者”。与此同时,姚明认为应该鼓励社会力量、体育社团自主办赛。
刘翔(前田径运动员、上海体育局团委副书记、全国政协委员): 刘翔说,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他一直鼓励的就是参与:“他们可能小时候喜欢打篮球、打排球,长大了却喜欢踢足球。不管喜欢的是什么项目,重要的是动起来,这对锻炼意志品质、面对挫折和困难都很有帮助。”
刘翔还指出体育师资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基层体育教学的关心,并呼吁提高体育老师的待遇。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一般小学,150名-200名学生就会配备一名体育老师,一周4节体育课,且他们基本是从师范或体育专业高等学校毕业的专业人才。这些在偏远地区,基本是“奢望”。(山区的体育课)更多地像玩游戏,希望能更规范一点,有更多的专业体育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山区教学,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受益的。”刘翔说道。
陈宝生(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 陈宝生表示,校园足球是中国足球长期发展的突破口,为提升中国足球的竞技水平、国家足球人才成长开辟了新通道。近年来,校园足球发展已取得四方面的进展:一是普及水平有所扩展,二是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三是抓培训,四是开展赛事,加强交流。校园足球普及工作正在稳步推荐,“没有普及就没有提高。”
张近东(苏宁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 部分俱乐部重金引进成熟球员,导致年轻球员在成长最佳年龄得不到有效锻炼,限制了年轻球员的成长。他建议扩充职业联赛市场,保障青训球员的发展空间,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借助市场的力量,推动足球青训的发展,促进足球文化的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