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他山之雪 构思内容有些日子了,可这篇文字的标题就在前一分钟想好,原本想以陈旧记忆那点故事命题,又觉得似乎已过了那个还可以回忆往事的年龄了。周末,是的,今天是个久违而且阳光明媚的周末!其实和以往一样,打开窗户,把几盆养得并不理想的绿植搬到窗口,囫囵吞下几口说是食物的中饭(早餐)。然而,闲下来,听着许巍的歌,葛优似的瘫坐于窗前,懒散的让阳光给还活着的我尽量的光合作用。 听爷们儿的歌很久了,他的歌陪伴我走过了已经记不起的很多个春秋,喜欢他的歌不惊不喜,不骄不躁,歌词的穿透力远远胜过他声音的磁力,并有着雪域高原的清、淡、静和旷而不散的触景。 不悲不喜的搜刮着还值得回忆的那点过去,本不该闲散到这种地步,却也奈何不了这么个久违的周末。人就这样,沉淀久了就可说成一种境界或者文化,北漂的那些日子,偌大一个京城却怎么也留下了老贺的点点足迹。然而,记忆犹新的还是原著京味京腔,“吃了吗,您呢”、“嘛呢”……地安门的焦圈儿,豆汁儿,炒肝儿……,西四的卤煮……,这里,有些伤感,伤感的感觉你懂的……。当然,在那座城没有故事的人肯定是感觉乏味并浮躁的。沿着西四胡同往东,一色的灰瓦青砖墙,板儿砖铺的甬道,远远就能听到人力三轮车师傅的吆喝,“撞着,撞着,撞着……”,再甩给你一个眼神,“丫,牛逼,撞X丫挺的……”。七拐八拐到北海北门,再过桥进景山前街,往南直奔后海,听听最地道的原著歌手撕破喉咙的呐喊,不懂你丫别听,比TM哭丧还糟糕,懂,那就是使你加速心跳的撕裂……,听听藏语呼麦,听听最流行范儿的狂躁摇滚。就这种感觉,叼根香烟,找个旮旯儿,要了西式面点,一杯闻着就想吐的威士忌,就那么给TM一坐,就能从下午耗到凌晨三点多,街灯下就剩下你一个人,还有忽而被街灯拉长又缩短的身影,要是运气好,还能遇到一群野猫猛的从身后胡同窜出来,吓出你一身冷汗,让人能感觉后背脊汗毛直楞楞的横立着,久久不能倒下。 那时我是有相机的,背包,广角长镜,佳能的,随时不离身,随时摆弄折腾,非得把自己折腾成又一个“卡尔·牛”。片子拍了不少,拿得出手的却很少,有时也和老几位摄影爱好者东扯西湖,西侃科尔沁大草原,其实也就在未名湖、后海、八一湖捕捉些许泛着夕阳波光的北京记忆罢了。时光就这样轮回着,伴着不惑的岁月,有新的故事,新的人生,删除着随着轮回遗落的记忆,偶尔还添着新伤,舔舔,没那么痛,这就是沉淀的境界,生命就这么轮回着。 这午后的阳光,也就这德行,还没怎么着就没了,得,今儿就这么着吧。 ——面向北 2017.3.18于佛头山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