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孝妇既是楷模又是受害者让人悲 在隆昌县城南关石牌坊古镇巴蜀古驿道上,有两座节孝总坊,一座是朝廷旌表的188名节孝妇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建造的,距今已有151年。一座是朝廷旌表的节孝妇、贞女、烈妇、孝子共164人,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建造的,距今已有128年。 节孝总坊之二北面右侧下匾第5位,讲的是受旌表的烈妇夏泰开之妻廖氏。她和丈夫和好7年,丈夫得病,医药不灵,在丈夫去世当天,她直奔宅前堰塘投水自尽,才23岁,让人不禁觉得悲伤。 节孝总坊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多人成坊、男女同坊,特别是男女同坊,可谓是中国牌坊建筑中的特例,在全国牌坊中也是唯一的。孝子彭志仁为男性,屈居侧匾,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确属罕见。 据悉,被旌表的节孝妇的事迹大同小异,她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青年丧父守节,孝敬老人,慈养子女,善良勤俭,吃苦耐劳。 她们既是封建统治者表彰的楷模,又是封建礼教“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受害者,一生挣扎在苦海中而不能自拔。即使在青石留名的耀眼光环下,也掩盖不了节孝妇们倾之不尽、诉之不完的清风苦雨和孤独悲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