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91|评论: 8

[草根播报] 央视网:“刺死辱母者”案——为何法律对待弱者总是如此苛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6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刺死辱母者”案——为何法律对待弱者总是如此苛刻

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2017-3-26 作者:松原

核心提示:我们当然不鼓励无限防卫,因为私力救济泛滥对于社会的稳定有序绝不是一件好事,更有违于法治的根本宗旨,但前提是法律和权力应该给予弱小的个体足够强大和及时的保护,让善良守法的人们时刻感受到正义的力量,否则,这样的悲剧就不会终止。




有些新闻会让人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压抑、悲愤和无力,不止于新闻事件本身的荒诞或残酷,更直击人心的是,很多看似距离我们很远、与我无关的报道总能触发人们敏感的心灵,将我们习惯于隐藏的那些无助、恐惧和不安一并激发。

譬如,这两天刷屏的“刺死辱母者”的报道,社会普遍的情绪是,“行凶者”情有可原,法院的判决量刑过重。

法律上的问题不能随便置喙。就事论事,我们只梳理一下基本的事实:第一,高利贷本身就属于违法,我国的现行法律规定,民间借款的利率可以高于银行贷款利率,但高出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此案中10%的高利贷月息(年息120%)已远远超过国家法律规定的合法年息36%上限。

第二,当事人苏银霞没有故意拖欠,她借了135万元高利贷,案发前已经还了184万元和一套140平米价值70万的房子,还差17万欠款。

第三,此案当事人杜志浩等人在催帐时,苏银霞、于欢母子二人被控制在接待室,杜用尽各种污辱手段,辱骂、抽耳光、鞋子捂嘴,甚至脱下裤子,用极端手段污辱苏银霞。这明显是犯法的,但警察没有作出任何有实质性的应对措施,而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最后,在巨大的耻辱夹杂着紧张、激动、愤怒的情绪中,血气方刚的青年于欢摸到一把水果刀,捅伤了催帐的四人,杜志浩因失血过多死亡。

为何不认定正当防卫,法院的解释是,虽然当时于欢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也遭到对方侮辱和辱骂,但对方未有人使用工具,在派出所已经出警的情况下,被告人于欢及其母亲的生命健康权被侵犯的危险性较小,“不存在防卫的紧迫性”。

好了,基本事实说完了,我们说一下道理。为什么它会引发如此巨大的关注,引发普遍的共鸣?其实,很多人气愤的不仅是“量刑过重”,还有,为何这种“量刑过重”的事总是摊到像于欢这样的弱者身上。

不少人内心多少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很多时候法律对待好人、弱者总是如此苛刻?这不是信口开河,我们在“天津大妈非法持枪案”、“内蒙古农民玉米收购案”等一系列焦点案件中积累了足够深刻的记忆。

回到此案,上文已经说了,尽管高利贷不公平不合法,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既然借了,苏银霞咬着牙还了大部分款项,人家把房子都卖了。

但是,催帐人为了最后的17万欠款,手段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面对明显违法的行径,出警民警的反应是“毫无反应”。

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面对正义的退让、极端的羞辱、混乱的场面,于欢的情绪性行动虽不尽合法度却又在情理之中。老百姓有句粗话,兔子急了也咬人,何况人呢?

但是,从判决书中,我们没有看到裁判者对这些具体而微攸关案件细节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相反,我们看到的是对于弱势者自卫措施近乎苛刻的要求。

我们当然不鼓励无限防卫,因为私力救济泛滥对于社会的稳定有序绝不是一件好事,更有违于法治的根本宗旨,但前提是法律和权力应该给予弱小的个体足够强大和及时的保护,让善良守法的人们时刻感受到正义的力量,否则,这样的悲剧就不会终止。


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中舆情滔滔,川内花艳太阳高!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7-3-26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法律,法律是具有他律性的,而且是国家意志,具有强制力,何不强制带走被控制的债务人?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7-3-26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日报评“辱母杀人案”:法律如何回应伦理困局】法律不仅关乎规则,还关乎规则背后的价值诉求,关乎回应人心所向、塑造伦理人情。回应好人心诉求,审视案件中的伦理情境、正视法治中的伦理命题,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https://h5.sinaimg.cn/upload/2015/09/25/3/timeline_card_small_article_default.png【锐评】辱母杀人案:法律如何回应伦理困局

发表于 2017-3-26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利贷现象不是个别现象,在这种普遍现象背后,法律对无赖的惩罚有体现么?在我们大平昌,对这种现象人们可以说早就见怪不怪。但凡敢放高利贷者,不是背后有强大的力量支撑,就是本身就是社会上的权威势力,敢问哪个普通老百姓在高额利息的诱惑下敢把钱轻松放出去?不是经常听人吹嘘我既然放得出去就能收得回来么?
        对于本案女主人公,从事发经过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非常诚信,有担当的女强人,在近一年的贷款时段内,差不多还了超一倍的本金和利息,对于最后的17万,可能也确实是无路可走了。对于这样的企业,我们的银行在干什么?这样的诚信企业不该大力扶持并助力发展么?恐怕制度也有些问题吧?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3-26 11:05
这么诚信的人,却得不到政府支持和认可!现在多少大企业,小企业成为老赖,欠款上亿是常事,政府一点办法没有!

发表于 2017-3-26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高检派员调查"辱母杀人案"
2017年03月26日 11:29:58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http://news.ifeng.com/a/20170326/50838398_0.shtml

发表于 2017-3-26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94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3-26 20:3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