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95|评论: 1

[草根播报] 清明将至,绿色祭祀成主流(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31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明将至,绿色祭祀成主流(转)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明将至,不少市民约上家人,带上祭品,一同前往墓地缅怀先祖、祭奠逝者。
  3月25日,记者走访了解到,3月25日至4月4日,是市民集中祭祀高峰期。与往年相比,鲜花祭祀、网络祭祀等绿色、文明的祭祀方式成为主流,传统的香蜡钱纸和鞭炮祭祀方式逐渐淡化——
  菊花成清明祭祀主打
  传统祭品只是“意思意思”
  3月25日上午,在市中区沱江剧院附近,各花店门前捆扎成束的白菊、黄菊摆满货架,成为了各花店的主打产品,不少店主摊开店内的方桌,忙着用剪刀修剪散枝的菊花。
  “从上周末开始,到清明节期间,是大家集中祭祀的高峰,现在买花祭祀的顾客更多了,这段时间我们最忙。”一名花店店主向记者介绍,仅3月25日上午10点前,他就卖了近30束菊花,“现在电话里还接到不少订单,我们赶紧包好给顾客送去。”
  记者在市中区黄桷井商城部分祭祀品店看到,尽管各店中的香蜡钱纸、火炮等传统祭品供货充足,但市民在购买时却很是“节制”。
  “今年火炮就不买了,我只要一叠香蜡钱纸,顺便多买4束白色的仿真花。”在一家祭祀品店里,王女士选购的祭品袋里第一次没买火炮,而是多了不少仿真花,“往年全家人回白马老家祭拜时,几万响的鞭炮烟雾缭绕,总要等到钱纸燃尽后才敢离开。今年干脆不要火炮,买几束更环保的仿真花,至于香蜡钱纸,‘意思意思’就行。”
  一些店主告诉记者,香蜡钱纸和火炮都是传统祭祀品,往年清明节前销量都不错,但近几年大力提倡文明祭祀,店家们进货时也转变观念,特地进购了一批仿真花等祭祀品,适应顾客观念的转变和购买需求。
  随后记者走访青龙山墓园和玉皇观景区看到,随着市民环保意识提高,文明祭祀、绿色祭祀的方式成为主流。许多市民抱着成束的菊花进入墓区,有的把鲜花放在墓碑旁,有的把一枝黄菊贴在碑文上,随后点燃一对蜡烛、三柱香,凝视着碑上的字和照片,表达缅怀之情。
 异地网上祭故人
  点烛赠花表心意
  新媒体时代,祭祀也从线下走到了线上,一些身在异乡的市民利用网络平台,在祭祀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附上逝者生平简介、荣誉、视频相册、纪念悼文等信息,选择鲜花、上香、点烛或留言等形式,寄托思念。
  在云南昆明工作的内江市民罗阳告诉记者,她的母亲2年前因病去世后,她便在网上建立了一座母亲的纪念馆,每逢春节、清明节、母亲生辰和祭日时,她和亲人们都会去母亲的纪念馆献花、点烛,平日里,她还会写几段文字发到纪念馆上,表达思念。一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路过”纪念馆时,还会为母亲网上祭扫,迄今为止,该纪念馆已经留下了近万次的祭扫记录。
  “网上纪念馆可以存放很多照片、文字,记录逝者的音容笑貌,把这些内容永久保存在网络上,只要我想他们了,随时可以去网上悼念。”同样身在广东中山市、清明节不能回家祭祖的市民张小平,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对于在外地的游子来说,网上祭奠的方式更加文明、健康和便捷,想念时去献朵花,想说话时去留几句言,这种方式就像亲人仍活着一样。”
传统祭祀隐患大
  文明祭祀从我做起
  祭奠先人是清明的传统,市民们在祭祀观念上的转变,也让传统节日多了文明、健康、绿色的内涵。
  “春季气候干燥,而乡间枯枝杂草又多,焚烧钱纸、燃放鞭炮,纸灰飞扬、烟雾缭绕,不仅污染环境,还可能引发森林火灾。”家住市中区乐贤街道黄荆坝村的市民杨梅和家人一起祭祀时,每一座坟头上都放了几片钱纸、摆了一束白菊,“城市文明的构建,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和义务,给逝者献一束花、擦一擦墓碑、清一清杂草、说一说家中一年的变化,这种祭祀方式是对逝者的慰藉。”
  家住东兴区高桥街道般若村的市民钟玉琴也有同样的观点,缅怀亲人,最健康的方式是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珍惜眼前人。当采用文明环保的祭扫形式来寄托哀思后,一家人、郊游、踏青、叙旧,过一个绿色、健康的清明节,这样的方式更有意义。(记者 罗玲丽 文/图)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