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88|评论: 1

[草根播报] 一个小山村的美丽嬗变(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31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小山村的美丽嬗变(转)
2017年1月,市中区龚家镇黄连村被命名为2016年度省级“四好村”,成为市中区获此殊荣的4个村之一。
  黄连村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在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等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四好村”创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危房改造工程
  让群众住上好房子
  今年88岁高龄的康光清做梦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住上“小洋房”。
  近日,记者走进了康光清老人的新居,这是一栋上下两层六个房间的砖瓦房,总面积足有200平方米。此时,老人正坐在自己院坝内与老伴悠闲地聊天。
  离康光清新房不远的地方有一栋破烂不堪的土墙房,与新建的砖瓦房形成了鲜明对比,那就是他居住了好几十年的老房子。
  据康光清老人回忆,从小就和父母以及兄弟姊妹挤在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里生活,长大后成了家,就在自家土地上修了一间土墙房,这一住就是40余年。
  由于土墙房年久失修,加上风雨侵蚀,墙体已经出现了手掌宽的裂缝,遇到刮风下雨天气,住在里面十分危险。修几间新房子,成了康光清最大的愿望。
  2015年,市中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康光清的老屋被确定为C级危房,可享受建房补助。“由于上面有补贴,减轻了我建房的压力,加上儿子也很支持,所以我下决心把房子重新修了。”2015年12月,老两口就搬进了新居。
  “住在新房里,再也不害怕下雨、刮风了。”康光清的老屋遇到下雨天到处都漏雨,就连床铺都得用塑料布遮上。要是遇到刮大风就更恼火,生怕房子被大风刮倒,所以一天到晚都提心吊胆的。能住进新房,他们全家都很高兴。
  为让群众早日实现安居梦,近年来,黄连村在新村建设思路上坚持合理化引导,采取“新建新村聚居点、改造提升旧村庄、保护传统村落民居”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努力让群众住上好房子。目前,全村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问题基本解决,安全住房保障率达100%。
  发展生态产业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就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黄连村“第一书记”夏红丽上任以来,经过长时间走访,找到了黄连村发展的突破口。
  黄连村平均海拔346米,森林覆盖率30%以上,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该村发展生态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也让村民尝到了甜头。
  该村1组村民康光村家有8口人,共有0.27公顷田土,以前都是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油菜、花生等传统的农作物为主,一年下来,纯收入不足3000元。
  2016年4月,夏红丽积极与帮扶部门沟通协调,得到了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免费为村民提供鱼苗,发展稻田养鱼。
  康光村便是其中的受益者,2016年5月,他在自家的稻田里养起了鲫鱼和草鱼,“喂鱼的饲料都是粮食和新鲜的青草,这样养的鱼能卖个好价钱”。
  康光村告诉记者,今年3月,田里的鱼就可以上市了,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这批鱼卖出去后,纯收入能达到四五千元。
  目前,黄连村稻田养鱼面积达11.3公顷。“现在不少村民尝到了稻田养鱼的甜头,大家的养殖积极性都很高,所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今年内力争养殖面积达到20公顷。”黄连村党支部书记王雪力说。
  发展稻田养鱼,仅是黄连村发展生态产业的一项,近年来,该村还通过发展优质水稻种植、奶山羊养殖,逐渐形成了“生态鱼、生态米、生态奶”产业链,其生态农产品品牌越来越响亮,市场前景较为乐观,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更多群众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完善自治机制
  让群众养成好习惯
  记者行走在黄连村,看到村道路面和农家庭院都十分整洁。
  “现在大家都很自觉爱护环境卫生,乱扔乱倒的现象很少了。”该村3组村民门连珠一边清扫自己院坝里的落叶,一边向记者说起黄连村的变化。
  夏红丽告诉记者,自开展“四好村”创建以来,通过制作宣传栏、宣传橱窗、宣传标语、宣传手册等,积极开展法律、卫生、科教等方面的教育,提升村民的素质。
  同时,黄连村还不断完善乡村自治制度,制定了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爱护公共卫生、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养成文明礼貌、勤俭节约、安全生产、守时守信的习惯;村民自发组成村级卫生监督队伍,及时纠正影响环境卫生的行为,让垃圾有序堆放、处理规范化。同时,有效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行为。
  让全村群众高兴的是,一个占地3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近期即将完工,届时,将给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一个理想的场所。
  据悉,目前黄连村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覆盖面已达60%以上,随着文化广场的建成,覆盖率还将提升。
  创建省级“四好村”
  培育农村文明新风气
  古人曰,“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这句话用在黄连村4组村民潘力刚身上最为贴切。
  今年36岁的潘力刚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打工的艰辛让他深知挣钱不容易,养成了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经过多年的打拼,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日子好了,但潘力刚从未忘本,在务工期间,工友们多次“相邀”打牌,但每次都被他婉言拒绝了,潘力刚说,“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踏实做人,尤其不能干那些投机取巧的事。”
  如今,潘力刚用打工挣来的钱,盖起了小洋楼,家里开起了乡村超市,由其母亲管理。去年,潘力刚还被评为黄连村的“好儿女”。
  去年以来,黄连村通过开办道德讲堂,开展好儿媳、好公婆等“五好家庭”评比,开展“感恩奋进、自强致富”、 “自力更生、美化家园”、 “文明健康、和谐奔康”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村民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迈进。
  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只是新的起点。2017年,黄连村继续巩固创建成果,完善全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让全村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记者 李乐 文/图)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