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祀,清淡明智 高翥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意思是说清明节这天上坟祭扫的人群,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并哭地很凄惨。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鲜花、盆栽代替了元宝纸钱,网络祭祀以及家庭追思等文明祭祀现象已经慢慢“浮出水面”,走进了祭祀人们的心中。笔者认为,文明祭祀不仅是时代进步所需,更是环境保护与人们安全所需。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几乎遍及各个领域。所以,网络祭祀也应运而生。人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通过发一段文字、点一根“蜡烛”、献一束“鲜花”的方式来寄托哀思。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人可能都不在家乡,去了他乡,因此很少有时间回来祭祀。但网络祭祀却给这一批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人们可以利用先人的“网上墓碑”,随时随地打开电脑,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这样更能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而不止于形式。所以,网络祭祀将会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所谓情系家祖熊似火,此火非彼火;心念林木深似海,此海非彼海!所以,我们需要安全文明祭祀,自觉做到不在山头、林地、墓地烧纸焚香;不在交通要道两侧、景区及水源地等处建坟立碑和焚烧冥纸,因为这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造成火灾等安全隐患,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所以为了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共同营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自觉放弃焚烧纸钱香烛、燃放鞭炮烟花等陈规陋习,更多地采用鲜花、植树等文明祭祀方式。所以一股文明祭祀的热浪席卷而来。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祭奠先人,骨肉情深;鲜花一朵,告慰亲人,改变陋习,祖先欢欣。借着思想和追忆在心中重新树起逝去者的影像,在记忆深处触摸、感受亲情的温暖,这是“祭奠”最纯粹的意义和情怀。文明祭祀,不仅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更是我们共同的愿望,让清明清淡明智,真正“清明”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