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万民便家 4月2日)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熟悉的,由于它比较客观的反映了一年四季的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直至现在我们的劳动人民都用它来安排农业活动。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时节,麦长三节”等农业谚语。然而,清明节却也有着自己的故事,而淡化了节气的氛围,有了更浓厚的节日的色彩.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就像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一般,清明节或许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是晋文公的感恩之情的表达,也是晋文公为了给自己时刻的提醒,让自己能够更加的成熟理智,能够更好的为百姓做事,能够更好的警醒自己,不能一错再错.因而清明节有着不一样的味道,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这是介子推留给晋文公的警示,也是留给时下执政为民所有干部的恒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