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阳春,莺飞草长。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对中国人来说,清明不仅是法定传统节日,更是慎终追远、祭奠先人的大日子。 清明作为特定的节日,与纯粹的节日必然又有所不同。虽说有踏青游玩之意,但其内涵中的风俗活动才是传承的根本它的意义在于弘扬传统文化而借助清明这一特殊日子聚首,分享回忆,交流感情,是夯实情感的最好方式,使得中国式亲情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沿承至今,特别清明时节气近年来,怎样用一种正确文明的方式祭奠先人?怎样过一个“清明”的清明节?已然成为了人们争论的焦点和探索的话题。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传统扫墓方式使整个墓区都环绕在一盘云烟弥漫之中,看似仙境一般实则污染空气损害人们健康,还给墓区带了诸多诱发火灾的安全隐患。抬眼墓区扫墓的人们,有的人,高档菜肴高档烟酒供奉在坟头,看似大行拳拳孝道,实际是铺张浪费之举;更有甚者,把人民币直接当成冥币烧。这种行为不仅浪费金钱,还是一种损坏人民币的违法行为。氛非外温馨。 清明节祭祖,并不在于用什么祭祀,而是能否用心祭祖。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今天,人们应该自觉革除陋习,摒弃清明节祭祀的旧方式、旧习惯,弘扬倡导新礼仪、新风尚,提倡祭奠习俗的文明。祭扫先人,寄托哀思不需要形式上的铺张浪费来表达,我们完全有理由,静下心来,脱去那滑稽的“外衣”,搞好今天的祭扫。在先人墓前,鞠几个躬,献上一束鲜花,说几句心里话,再清理一下坟墓四周的泥土、石块和杂草;也可以开展网络祭扫、家庭追思等活动,通过网络献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文明、环保、安全的祭扫形式,既表达人们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又将清明节从烟熏火燎的陋习中解脱出来,何乐而不为呢?清明祭扫最根本的是让后人缅怀先人,感恩先人,不忘先人恩泽,我们应该把对先人的怀念和思念放在心里,应该转变和提升观念,大力提倡以更加文明、环保的方式祭奠先人,以更加积极、健康、文明的方式向已故亲人表达内心深处的无限怀念之情。坚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下,人们会不断除旧推新,我们的清明节定会少一分烟尘,多一分清明。真正的清明节,“清明”过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