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协合大学是成都乃至中国西部所建立的第一所现代化意义的大学。抗战时期,这里成为保存、延续中国高等教育命脉的圣地之一。这里是我国牙科学的发源地,享有了"东亚第一"的美誉,其文理哲各科在当时的西南地区也是处于顶端的位置。
1905年清廷废除科举,基督教各差会决定联合在四川政治文化中心的成都创办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的高等学府,并由毕启(Joseph Beech)、启尔德(O.L.Kilborn)和陶维新(R.T.Davidson)等人着手筹建。
1910年3月11日,在成都“南门外二里许、锦江之滨、南台寺之西选择了据传为古‘中园’旧址的风景清幽之地”——华西坝,华西协合大学正式开学。由于它是由英、美、加拿大三国基督教会的5个差会(美以美会、公谊会、英美会、浸礼会、圣公会)共同开办的,故名华西协合大学。也正因如此,当时的成都市民都称之为“五洋学堂”。
1950年1月12日,解放军代表组进驻华西协和大学。1951年10月6日,人民政府正式从外国教会手中收回华大的教育主权。1952年院系调整中,华西协和大学被肢解,学校医学院接收了重庆大学医学院后建立四川医学院(1953年定名为四川医学院,20世纪80年代改成华西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四川联合大学,成为如今四川大学医学院);文理哲学院被合并给四川大学,藏品丰富的历史博物馆则调整到川大,其中社会学系及民族学(即人类学)组于半年后年从四川大学划并入西南民族学院(今西南民族大学);工学院被合并给成都科技大学(1997年与四川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农学院被合并给四川农学院(今四川农业大学,迁至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