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根据资深政治题材小说作家周梅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沉寂10年后横空出世”、"突破红线"、"大尺度"、"主旋律"的当代"官场现形记",悬念不断,波诡云谲……
如潮的好评中,也有些许略显孤单的吐槽声,被批评女性视角和政治理念"过时",有人发问,为什么剧里的重要女角除了小三、情妇,就是被所有人催婚的剩女,还有不作不死、思维奇怪的官太太呢?
自称中国女性第一刊的微信公号"她刊"最近发表文章,对《人民的名义》的女性人物设计表示不满。
作者莉莉雅这样写道:"和剧中丰满的男性角色塑造比起来,《人民的名义》里的女性形象全体崩塌!"
因为剧里的女性人物大都被标签化处理了。
文章举三名主要女角为例:年轻貌美、手腕情商都高的"成功女企业家",靠男人发迹,终脱不了成为男人权钱交易中的玩物、手段和工具;书记夫人,身为银行副行长却"智商全无,作天作地",抱怨丈夫心里没她,结果惹出一堆麻烦。第三个比较鲜亮的女角是反贪局处长,30来岁单身女,形象正面,但老是被包括下级在内的别人催婚,似乎没多少人关心她的职业成就。而这明明就是"停留在十年前的视角认知"。
对此,辩护者指出,现实如此,作品写实而已。
而更要命的问题是,《人民的名义》与人民有关吗?
凤凰网上的"清川观察"直言周梅森(小说作者)的思维"过时了"。作者抱怨《人民的名义》仍旧停留在倚仗"明君"和"包青天"、海瑞式清官的思维模式。虽然作为娱乐产品,用迎合大众的方式讲故事无可厚非,但不应该用"陈旧的、对于清明政治的理想,以媚俗的方式来灌输给本来就缺乏政治教育的公民"。
"说好的法治社会呢?说好的社会主义民主呢?说好的市场经济呢?在这部电视剧里,为什么我们又统统回去了,依然是以一场阴谋来替代另一场阴谋,以一种血腥的政治来替代另一场血腥的政治?"
"这到底是周梅森和编剧们一厢情愿的中国政治文明,还是真的就只是中国本来要朝向的政治文明? "
说白了,《人民的名义》其实与人民无关。
人民只是看客而已。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经常参与各类话题的讨论,发帖内容较有主见
经常帮助其它会员答疑
注册后积极发帖的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