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781|评论: 11

[教育天地] 私立金山初级中学校长冉玉双所作《师生名录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8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于民国三十三年春,来长斯校。时值创办,赖董事长冯筠连及同人等维护之力,,规模大备,应期开达六班。忽忽于今三年,第一班应届毕业,同人等爰刊《同学录》,以致弗忘。既可通讯悉迹,求精神上之结合,又便砥砺学行,为事业上互助。同人幸甚,余亦幸甚!
                                                                      宕渠      冉玉双    于金山中学校
  备注:让玉双  别名瑞珏   当年六十岁。籍贯渠县人,毕业于四川高等学堂正科。曾任渠县、达县、宣汉、云阳等中学教员、渠县教育局长及三汇中学校长。后受聘任私立金山中学校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7-4-28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上图片两张:
QQ图片20170428184730.jpg

QQ图片20170428184701.jpg

后续私立金山中学董事长冯筠连所作《同学录序》
 楼主| 发表于 2017-4-28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录序》
   先大夫书城公致仕归,热心社会事业,于提倡教育有不遗余力。以岳家寺距巴、达、营、渠、仪、通各县城胥二百里有遥周。此境数十里之济贫学子就业中学维艰命摙商。乡中贤达筹办私立金山初级中学于金斗山岭。金山为先贤余伟斋进士、余子厚太史及先二伯父健侯公、先七叔父季嶽公、先俊讲学处校舍学产尚有基础,乡人士皆乐为之,仅八月而成。忽忽于今又三年矣,第一届学生已届卒业而设备未臻完善,规模犹待开拓。岂惟愧对二三学子,亦何以慰先大夫在天之灵?
   第一班学生中多英敏好学之士,吾知其必有能深造飞腾以为此校光者,则所以掩余之过,而继起以发扬母校,殆可预卜。谨书以序其《同学录》。
                                                              三十五年冬        冯筠连    誌于金山

 楼主| 发表于 2017-4-28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一班学生名录
王少屏   19岁       佛楼人
王丕烈   19岁       西兴人
马玉奎   18岁       高峰人
孙高明   15岁       石桥人
郑三荣    16岁      渠县人
孙秀洋    18岁      涵水人
王绍发     18岁     岳家人
苟敦儒     16岁     大寨人
王绍鸿     18岁     岳家人
马爵选     16岁     岳家人
吴显荣     16岁     坦溪人
王忠义     16岁     涌兴人
杨朝珏     17岁     佛楼人
司介侯     17岁     双河人
孙秀洲     18岁     涵水人
石奇德      17岁    楠木人
胡尚卿     18岁     元山人
王少连     18岁     大寨人
于国志      16岁    楠木人
马朝冕      15岁    楠木人
陈鹤颐      18岁    岳家人
王作仁       16岁   设治局转
杨守先      17岁    岳家人
司    骥     18岁    双河人
杨朝观     16岁     佛楼人
陈文伟     17岁     龙凤人
余寿维      16岁    岳家人
王言孝      18岁     设治局转
侯德钊       17岁    石桥人
易洪常       17岁    佛楼人
何文藻       17岁     岳家人
祝朝荣       16岁     西兴人
温天儒       17岁     西兴人
廖宗明      16岁     高峰人
罗席儒      17岁     祝联璧转
余昌平      15岁      岳家人
陈玖富      16岁      营山人
贾昭祥       15岁     白衣人
何膚哲       15岁     白衣人
罗会璋       16岁     岳家人
何文藩       16岁     岳家人
胥     恕     15岁     高峰人
冯承沅       15岁     岳家人
罗建业     15岁       西兴人
余昌期       14岁     岳家人
石本泉       14岁     岳家人
冯承藻        14岁     岳家人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7-4-29 06:0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会儿初级中学都少啊,据资料反映,笔山苟忠峦都是私立金山中学中三班的学生。驷马的杨学周瑜熊成国也是中三班的学生。何心照科长和赵学成领导也是中六班学生。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7-4-29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敢爱敢恨 发表于 2017-4-29 06:04
那会儿初级中学都少啊,据资料反映,笔山苟忠峦都是私立金山中学中三班的学生。驷马的杨学周瑜熊成国也是中 ...

民国教育之成功,可见一斑!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7-4-29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听说私立学校收费特高的话,以服务社会而自豪。

发表于 2017-4-29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寂寞孤洲 发表于 2017-4-29 12:09
民国教育之成功,可见一斑!

对师生关系,中国著名教育学家潘光旦有句名言:“学校,犹水也,师生,犹游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先导,小鱼尾随,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意思是,学生跟随老师从游,从游过程中,老师做学问的方法以及不言之教,都会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

民国时期的学生,跟老师的关系极为密切,密切到衣食住行都待在老师家的程度。著名学者陈平原回忆自己的读书生涯时,曾多次强调,其最美好的回忆就是去王瑶先生家跟他闲聊漫谈的时光。

《八桂香屑录》曾记载胡适屈膝拜师的事情。1935年元月,胡适从广州到梧州。胡适的老师、著名教育家马君武创办的广西大学设在梧州蝴蝶山,听说自己的学生、大学者胡适来到梧州,马君武即邀请他给全校师生演讲。当天马君武亲自致欢迎辞,致辞后马君武回到座位上,这时胡适走到马君武面前,毕恭毕敬地向马君武屈膝行礼,感谢老师培育之恩。

俗话说得好,男儿膝下有黄金,胡适作为国学大师不会不知道,可是他却屈膝拜师。他在尊师上用了传统礼节,可见老师在他心目中的位置之重。

中华文化崇敬师道,自古即有“天、地、君、亲、师”五尊,将师者与天、地、君、亲并列,象征了师者在中华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君”与“师”虽同列五尊,但“君”仍然必须经过“师”的教育,才能具备成为“贤君”的才与德。因此,若要说良师是贤君的先决必备条件,的确一点也不为过。

韩愈曾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身为老师,不仅以“言教”传授知识,更要用“身教”弘道,正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为人师者所身负的教育重任,可以说是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古人讲“德教为先”,老师是教育人更应该注重道德的教育。

有评论表示,在古代,文人,尤其是老师地位非常崇高,受到从皇帝到平民的普遍尊重。而中共文化大革命,孔子被“打倒”、老师成了“臭老九”,学生可以任意殴打,批斗、羞辱老师,从此,五千年的“师道尊严”不见了;“改革开放”后“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理论”让国民开始逐利;教育产业化,更让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变成买卖关系、商家与客户的关系,为了利益、为了钱,双方都丢弃了做人的“道”,因此师生关系对立,矛盾频发成如今的常态。#

发表于 2017-4-29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师生关系,中国著名教育学家潘光旦有句名言:“学校,犹水也,师生,犹游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先导,小鱼尾随,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意思是,学生跟随老师从游,从游过程中,老师做学问的方法以及不言之教,都会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

民国时期的学生,跟老师的关系极为密切,密切到衣食住行都待在老师家的程度。著名学者陈平原回忆自己的读书生涯时,曾多次强调,其最美好的回忆就是去王瑶先生家跟他闲聊漫谈的时光。

《八桂香屑录》曾记载胡适屈膝拜师的事情。1935年元月,胡适从广州到梧州。胡适的老师、著名教育家马君武创办的广西大学设在梧州蝴蝶山,听说自己的学生、大学者胡适来到梧州,马君武即邀请他给全校师生演讲。当天马君武亲自致欢迎辞,致辞后马君武回到座位上,这时胡适走到马君武面前,毕恭毕敬地向马君武屈膝行礼,感谢老师培育之恩。

俗话说得好,男儿膝下有黄金,胡适作为国学大师不会不知道,可是他却屈膝拜师。他在尊师上用了传统礼节,可见老师在他心目中的位置之重。

中华文化崇敬师道,自古即有“天、地、君、亲、师”五尊,将师者与天、地、君、亲并列,象征了师者在中华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君”与“师”虽同列五尊,但“君”仍然必须经过“师”的教育,才能具备成为“贤君”的才与德。因此,若要说良师是贤君的先决必备条件,的确一点也不为过。

韩愈曾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身为老师,不仅以“言教”传授知识,更要用“身教”弘道,正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为人师者所身负的教育重任,可以说是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古人讲“德教为先”,老师是教育人更应该注重道德的教育。

有评论表示,在古代,文人,尤其是老师地位非常崇高,受到从皇帝到平民的普遍尊重。而中共文化大革命,孔子被“打倒”、老师成了“臭老九”,学生可以任意殴打,批斗、羞辱老师,从此,五千年的“师道尊严”不见了;“改革开放”后“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理论”让国民开始逐利;教育产业化,更让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变成买卖关系、商家与客户的关系,为了利益、为了钱,双方都丢弃了做人的“道”,因此师生关系对立,矛盾频发成如今的常态。#

发表于 2017-5-1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五千年来中华文明的根!只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才能培育出青出于蓝的弟子。常怀感恩的心,让老师们心灵慰藉!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7-5-1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头山下 发表于 2017-5-1 09:23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五千年来中华文明的根!只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才能培育出青出于蓝的弟子。 ...

作为德才兼备的教师,历来不会奢求学生感恩自己,而是希望他们对社会、家庭有一定的贡献,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发扬而已。社会能把教师与其他劳动者等同认可足矣。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