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在网络上形成了话题效应,横扫微信群,刷爆了朋友圈。由此可见,在“反腐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今天,“反腐败”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剧中众多的案例中,光明区区长孙连成的“无私者无畏”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我们的部分党员干部何尝不是跟剧中的孙连成一样,信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秉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就不错”的“歪理”,每天掐点儿上下班,一刻都不耽误。殊不知,懒政,也是一种腐败。 古人云,“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说的就是官员要勤政不要懒政。李克强总理曾严厉提出:“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对于那些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的党员干部,其实也是一种严重的腐败。 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宋朝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律》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朝学者林鸿也留下了“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的名句,清朝曾国藩有言“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可见,“实干”不只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更何况,共产党官员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共产党官员的岗位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平台。 为官不为,究其根源在于宗旨意识不牢,服务于群众观念淡漠,精神懈怠;滋养其成长的乃是科学、依法、民主决策的制度体系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没有形成更好的制度约束,这才给了这些懒政官员们“不为”的理由和空子。因此,一是可以强化“再学习”教育,切实增强“懒政”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使其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观,把为人民服务真正转化为自觉行动;二是打破所谓的“铁饭碗”, 让勤者上、懒着下,为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者搭建平台,营造勤政高效的良好氛围。 在此,呼呼广大党员干部,共产党员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机关干部不仅仅只是一种称呼,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一份责任。 -——摘自2017-04-27《天涯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