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批复,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这标志着品牌战略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意味着“中国品牌”将成为国家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内江品牌也逐步走向全国,一张张闪亮的“名片”在工业、农业、特色产业等领域亮相。其中,通过深化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江打造了一个个“甜城味”十足的优质农产品品牌,不断满足着人们舌尖上的新“追求”……
生态养殖:住在“别墅”里的黑猪
内江是生猪养殖大市,年出栏生猪400余万头。为加强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保证内江生猪质量品质,自2004年开始全市推行生猪养殖标准化,实施标准化示范建设,是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省级精品标准化示范区,打响了“内江生猪”这个特色品牌。
今年年初,华西希望·四川德康集团把目光投向了内江。该集团持续关注并走进内江的主要原因,就是“内江黑猪”这个特色农产品招牌。
记者第一次走进资中永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时,眼前干净整洁的环境,令记者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养猪场”。通过监控看到,黑猪养殖区内有专门的育肥室、保育室、妊娠间、“运动场”、阳台、水池等设施,住在“别墅”里的黑猪,享受了人性化的管理。
养殖基地技术负责人介绍称,生态黑猪从出生到死亡都以人性化的模式照顾。生态黑猪还有一个美丽的大名——“黑溜宝”。它是公司的自主品牌,也是其主导产业之一。
据介绍,内江黑猪与宁乡猪、金华猪、太湖猪并称“中国四大国宝级名猪”,肉质鲜嫩,入口回香。看好“内江黑猪”的广阔市场前景,华西希望·四川德康集团与内江签订了《开发利用“内江黑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5年时间内,双方将共同投资约30亿元,建成100万头“内江黑猪”产业链,带动2000余人就业、2万余人脱贫,产值实现90亿元、税收达到3至5亿元,将“内江黑猪”打造成为川猪的特色、优势、支撑品牌。
据悉,内江目前已建成黑猪规模养殖场8个,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户”产业化模式,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施标准化、规模化、良种化、市场化生产,带动了周边18个村、4500余户农户增收。
资中血橙,其品种为塔罗科,果实大,果面血红较光滑,果肉为紫红色、脆嫩多汁、甜酸适口、香气浓郁、无核、品质极优,集色、香、味三绝于一果,堪称南果一绝。资中1986年就被列为全国首批柑橘商品生产基地。通过近年的发展,全县有经济林木30余万亩。2004年3月30日,资中县又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塔罗科血橙之乡”。至2014年,全县共栽植资中血橙15余万亩,年产量达21万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塔罗科血橙生产基地。
在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种植着2500余亩资中血橙。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依托四川光辉好口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着力“基地提纯”、“园区帮孵”、“县域推广”,三位一体推进资中血橙标准化建设,实现集育苗、示范、推广、科研为一体的标准化集成,打造资中血橙一体化产业链条。
其中,资中县通顺多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会员400余个及周边农户1400余户发展“春红血橙”、“晚红血橙”等血橙新系4000余亩,2015年水果产量达1万余吨,创产值5000万元,实现户均收入达2.8万元;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带领全县12个主产区中的4万亩成年果园实现标准化管理,血橙品质得到较大提高,收购价增加0.4元/公斤,实现亩增纯收入800元,共新增纯收入3200万元;2015、2016年带动全县新建新品种血橙标准化基地11200亩,部分基地投产后将达到亩产2500公斤优质血橙,实现亩产值1.25万元,亩纯收入8250元。
无花果:标准化管理成就大产业
享有“中国无花果之乡”美誉的威远,则是通过采取 “农业BOT模式”,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推动无花果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威远特色的“新兴林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新路子。
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每年出产全国20%的无花果,并成立了全国唯一一个无花果研究所。去年,还成功举办了全国无花果研究大会,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无花果业线上培训平台,以及全国唯一一个无花果生产问题库。
威远无花果果实较大,皮薄,果肉汁液充足,肉质细腻,味道清香甘甜,营养丰富。威远县无花果研究所副所长李金平介绍,威远种植无花果历史悠久,但之前一直处于散生状态,缺乏规模,不成气候。
如今,威远县无花果产业已实现了出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果酒饮料、炖品(煲汤料)、保健茶、休闲食品、药用原料(无花果酶)5大系列的上百个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从无人管理的散生状态,到集中连片种植数万亩,打造出全国无花果集中成片栽种规模最大、品种最多、产业链条最完善的产业园;从自产自食、提篮小卖,到精深开发形成系列产品、远销海内外,成为中国无花果最响亮的品牌……在威远县,小小无花果形成长长产业链,是我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功典范。
威远无花果究竟靠什么做大做强?主要基于它一开始站在高起点,严格实施标准化建设及科学管理。内江市质监局标准化科负责人介绍,早在2004年时,威远质监局就介入了发展无花果,引导企业进行标准化种植。而在当时,农业标准化种植还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质监部门会同农业部门、企业的农业专家、种植技术人员,共同制定了《无公害无花果种植技术规程》,推广无花果标准化栽培、标准化防治病虫害、标准化施肥灌水等。可以说,威远的无花果基地,如一个新生婴儿一般,从一出生就受到了质监部门的重视和呵护。在高标准严要求下,无花果基地快速成长,从最初的数千亩一路发展到了数万亩,带动了威远无花果品牌的整体提升,也奠定了威远“中国无花果之乡”的地位。
近年来,威远县已拥有布朗瑞克、玛斯义陶芬、波姬红等无花果品种50余个,每年培育优质种苗100万株,形成了一个示范、繁育、推广、技术咨询一体化的无花果发展体系。2014年,威远被命名为“中国无花果之乡”。
成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支撑品牌化发展
“标准化是质量的基础,是打造品牌的关键。”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内江从“标准兴农、标准富农”入手,着重建基地、树品牌、强龙头、育支柱,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品牌创建,注重与农业产业和科技重大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示范区建设,有效促进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产业发展。通过近20年的探索和努力,实现了“选好一个项目、建立一个体系、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目标,农业标准化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内江通过先进适用的农业标准制定、实施,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内涵,培育出一批“标准化农产品”的市场品牌,催生了一批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如威远无花果、内江猪等一批农业品牌享誉市内外,有的更成为我市出口创汇的名片和窗口。
目前,全市共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5个,其中国家级15个、省级24个、省级精品6个。建立较为完善的优质农产品标准体系,制定农业区域性地方标准38项,与国家行业标准协调配套,有效服务于我市水产养殖、内江黑猪养殖、水稻种植等3个农业产业带和无花果、血橙等5个万亩产业示范片的发展,为服务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12345”农业产业提升行动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报记者 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