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型升级风暴的席卷下,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地方投资平台的转型也拉开了序幕。去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荫环表达了对于中民投发展、地方投融资平台转型的体会,并结合企业实践发表了对于房地产发展的看法。
孙荫环表示,地方投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为筹集地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所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是特殊市场环境下的产物,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积累了巨大的财务风险。它本质上是经营性企业,但由于长期承担政府投融资职能,充当政府建设基础设施和投资公益事业的工具,独立的市场主体属性弱化了,形成了巨大的财务风险,累积了诸多问题。比如,地方投融资平台资产庞大,占地方国资的比重总体过半,个别省市甚至达到80%以上。平台的公益性业务比重高,地方政府配置的经营性资源有限,所以它缺乏稳定收益,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勉强负担银行利息,未来还需要大规模投入资金,财务负担越来越重。由于不具备独立还债能力,它的债务风险比普通企业更大。这种模式已经越来越不健康,越来越不可持续。地方融资平台天生是为政府服务的,政企不分,地方政府直接介入平台的决策、投资和经营,导致平台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公司治理失效,很多平台项目效益差、投入产出效率低,潜在的巨大风险已无法通过市场化方式有效化解。
2014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要求地方政府不得再通过平台进行举债。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基本职能将发生根本变化,应将其作为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加快推进平台转型,提升其作为普通经营性企业的盈利能力。一方面,要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拓宽融资渠道,确保政府在摆脱对地方投融资平台依赖的同时,能获得健康可持续的融资渠道。同时,改革地方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发展模式,由政府指定和国资主导转变为市场竞争方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PPP模式为主。另一方面,要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实现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明确政府对平台企业新增债务不承担担保责任,通过实施平台企业资产重组,分离经营性业务,推动平台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动地方投融资平台转变为普通经营性企业,让其在市场竞争中焕发活力。
除此之外,孙荫环还表示,社会资本应该将资源聚集起来,通过科学、严谨的产融战略的有效实施,将民营资本的金融性和经济性、资本性和实业性结合起来,用资本的力量推动实体经济和实体产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