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如除夕、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腊八节,如今只有除夕还大部分人依旧较看重,加之一般机关、企业也休假中,所以“回家过年,吃年夜饭”的习俗被较多传承着。其余民俗节日,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鬼节)、中秋都被急剧改变了。元宵节看龙灯,几乎被平日微信、QQ、短信形成的“网络柳荫”取代,没了古代青年男女携手观花灯,相伴谈恋爱的内容;清明节本是踏青去,杏花满头的青年活动节,却被篡改成给先故去的亲人上坟、挂青为主要活动了。人类要慎终追远不错,但是一味拿死人压住活人的精神情感需求,而今天的后辈子孙们,开始了网络虚拟“上坟挂青”,说明人性的释放将会深化这场民俗节日变革;唯有端午节本该以纪念屈原为主题活动,却被商家闹腾成粽子香中华了,同样中秋本是以团圆为主题活动,一家人围桌吃瓜赏月、赋诗赏月,进行圆缺盈亏的哲学思考为旨归,而今却弄成了月饼比拼节了。
我们挽留一些优良民俗节日,但是却无奈得很。经济大潮冲毁民俗节日的文化元素,几乎席卷殆尽了。今天一张百零卷抹掉人们精神世界的安宁,把人推进了浮躁、浅薄、物质压倒一切的颓唐边缘。要挽留住民俗节日中优良的精神内核,非国家层面实行文化自省、文化鉴别、文化提炼工作,其它末计性改革是难以奏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