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52|评论: 0

[四川发展] 让农民夜校成为脱贫攻坚助推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31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月的索玛花盛开,党的关怀到小山来,办夜校,谋发展,牵手走进小康路……”5月19日,夜幕降临,凉山州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农民夜校”传出熟悉的歌声。(2017年05月29日四川日报)

  “农民夜校”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新举措。近些年来,四川各地整合村级学校、“一村一幼”教学点、民俗文化院坝、农家书屋等,充分利用现有的党员远程教育设施创办农民夜校,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工委关于“全面建设农民夜校”的统一部署要求,严格对照“农民夜校”有场地、有标识、有人员、有设备、有师资、有教材、有制度、有活动的“八有”标准,精准办好农民夜校。

  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四川省开办“农民夜校”45832所,开展专题培训61.4万场次。通过农民夜校这一载体,引导广大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发展产业,变“输血”为“造血”,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尽管夜校场地是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主,平原地区人口集聚较多的地方,青壮年较多的地方每村设置是合理科学的。但是我们必须面对一个客观事实,注重精准施教,确保农民夜校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让农民夜校成为脱贫攻坚的助推器和加油站。

  报道称,四川多地“农民夜校”把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在课程的设置上,各地也各有特点。比如,川南片区注重加强强农惠农政策、农业产业升级、外出务工就业技能等教育培训;成都平原地区着力推进农业经营管理、农村金融、农村电商和新型农民教育培育;川东北片区在脱贫攻坚政策、技术和文明新风培训方面下功夫;高原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则把教学重点放在脱贫攻坚和培养好习惯、好风气上。

  事实上,这些都从根本上杜绝了“农民夜校”走过场流于形式。而在笔者看来,要保证“农民夜校”真正做到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还必须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需求导向,做到“缺什么学什么,需什么教什么”,让农民既学政策,又学技能,从根本上解决等靠要思想;在培训形式上要注重分类施教,杜绝“一刀切”“一锅煮”,让农民夜校不断与时俱进,真正以人为本出发,做到精准施教。在这一点上,四川省的内江、巴中、成都和凉山等市州持续“精准”发力,切实提高夜校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找到了突破点,让“农民夜校”成为了村里新时尚。虽然他们的手段各有不同:有的传授技术,有的产业扶贫,有的鼓励尝试多项工作,但殊途同归,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让贫困户唱主角”。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内江、巴中、成都和凉山等市州推广“农民夜校”的做法,不失为各地提供有益借鉴,无疑是给农牧民群众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未来,这些方式如何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笔者建议,各地要常思为民之策,把老百姓冷暖、疾苦时刻挂在心上,逐渐形成经得起理论和实践检验的脱贫“高招”,激活民众脱贫奔小康的细胞。要针对群众需要什么,群众喜欢什么,群众中存在什么问题精准施教,让越来越多人的加入,用“绣花”的功夫深入探索下去,筑牢民众致富共享盛世之基。

  唯有如此,才能让农民夜校真正成为脱贫攻坚助推器和加油站。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