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信有很多伙伴像小编一样狂热的追着《欢乐颂》。就在你们关注剧情的时候,小编却注意到一个重要问题——被称为“低配版黄轩”的应勤,居然是个“隐形富豪”?!
剧中他是邱莹莹的老乡和男朋友,90后、外地来沪、IT程序员,看起来普普通通,居然在上海有房有车!别说樊大姐心里不平衡,换了谁都会遭受了十万点暴击啊!小编想代表广大“假90后”问一句,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90后在上海买房可能吗?
在上海,一切皆有可能!不信我们来看看~有上海房产中介做过数据统计,对过去6个月在上海购房客户进行抽样后发现,“老上海人”的购房比例只占到30%左右,而“新上海人”已经成为购房“主力军”。
其中“老上海人”指原始户籍在上海、早期就在上海居住的“本地人”;“新上海人”是后期落户上海、或尚未落户但已经在上海购房的人。
另外一组数据显示,近半年内,上海平均购房年龄是33.96岁,在年龄段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上海购房者主要集中在20-40岁之间,这不就是我们口中的“80、90后”嘛!可见,“90后”已经成了上海购房主力军!
主要得益于限购政策
年轻的“新上海人”购房比例增加,其中原因想必大家也能猜到一二。去年,上海房贷政策遭受了调整,发布了我们经常说的“二套新政”,
其中规定——居民在上海已经拥有1套住房的、或在上海没有住房但有住房贷款记录的居民家庭,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
在这样的政策之下,有“首套资质”的自然就只有年轻人了。而对于非上海户籍的人来说,要想减少购房资金压力,除了要达到“首套首贷”的要求以外,还必须满足上海的限购政策:
1、购房人必须已婚;
2、购房家庭在上海没有商品住房;
3、在本市缴纳社保或个税累计5年及以上;
4、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
但对于小编来说,即便是满足了种种政策要求,居高不下的房价才是最难一关啊!
90后怎么在上海买房?
按照人物设定,应勤是某网络公司的程序员,经常会有各类项目奖金,看起来似乎收入不菲。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有招聘网站做过统计,上海程序员的月平均工资在12000元左右,看起来比上海的平均月薪高出许多。再请请对比一下上海二手房房价……应勤究竟是如何买的房,剧中并未交代,毕竟电视剧是高于生活的艺术。shangeshgh
90后为什么着急买房?
不知何时突然发现,最大的“00后”都已经快要成年了,而“90后”早已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那些在上海的“90后有房一族”,买过房后,日子过得怎么样呢?
1、买房是相亲资本
家住浦东的周小姐,去年9月份在外环外唐镇买下一套期房,当然,房子是父母出的首付,用自己工资的剩余部分和公积金还贷,每月需还大概1.3万元。
“虽然如今有房有车,但全家的生活品质都有所降低”,这就是买了房之后最大的感受。
2、为了节省通勤时间
王小姐家住松江,但工作在普陀区,为了方便上下班,去年11月在单位附近买了一套273万元的一室户。首付也是父母支持的,每个月9100元的房贷,父母还要出3000元,剩余部分由她自己来还。
王小姐买了房后,心态变得更加平和,她觉得一套房子带来的好处远超过压力。
3、外地人也可以在上海买房
马先生和妻子都是外地人,研究生毕业后落户在上海,去年年初,他们买了一套不到80平的上海江桥二手房。
房子是双方父母给的首付,每个月自己还贷,房贷相当于两人公积金和一人的工资总和,虽然花销很大,但他并不担心,毕竟今后工作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压力会越来越小。
小编不想抱怨在上海买房的困难,也不想纠结买房子到底有无必要,因为每个人对生活的追求都大相径庭,用房子去衡量一个人的成就,实在太不客观。
但有件事情是我们必须承认的,90后被视为“非主流”、“小屁孩”的日子,早就不复存在了。当你还在以“宝宝”自居时,也该适时思考一下未来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