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78|评论: 0

[龙门阵] 车辚辚,马萧萧——古代车马闲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6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造车的国家之一。其造车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作为古人代步、载物甚至征战的工具,车马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归纳起来,有关古代车马常见的有“辇”“舆”“轼”“骈”“乘”“骖”等叫法。但叫法不同,体现的功能和意义也不尽相同。


所谓“辇”,是指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汉以后一般特指君后所乘的车子。如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有“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之句。“舆”,本来指的是马车的车厢,是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来用以借代车子。比如我们学过的《劝学》就有这样的句子:“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这里的“舆马”指的就是“车马”。“轼”,是书面语,本来是指“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后来也代指整个车子,苏洵在《名二子》里面就有明确的解释:“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也矣!”这里一目了然,原来苏轼和苏辙的名字也和车子有一定的渊源。“骈”,是指二马拉一车。如《尚书大传》中就有“然后得乘饰车骈马”之句,后来“骈”又引申为“并列”,如《马说》:“骈死于槽枥之间。”古代一车驾三马叫“骖”,中间驾辕的叫服,两旁的叫骖。如《滕王阁序》中有“俨骖 于上路”。“乘”在古代用的最多,一车四马为“一乘”。后来也成为国家强弱的标志。如《韩非子·孤愤》:“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万乘”指的是天子,“千乘”指的是诸侯。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