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97|评论: 1

[散文随笔] 一方雅茶养一方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0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方雅茶养一方人

011840u28a8mgmz7q9889h.jpg

悠悠一颗雅茶心,浓浓一片故乡情。故乡没有宽阔的柏油马路,却有幽静的林间小道;故乡没有灯火辉煌的夜景,却有繁星点点的夜空,故乡没有川流不息的人群,却有善良朴实的乡人,国者家也家者民也,国者母也民者子也,国富则家富家富则国强,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国富能移岵治水,民富亦衣食无忧。国强能防御敌侵,民强亦安居乐业。国主不强,民无家不富,国与民相敬,民与国相爱。国与家相扣,家与国相亲。民以食为天,两千六百多年前,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大政治家管仲说过这样一段话:“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意思是:对于统治者来说,老百姓是最重要的,对于老百姓来说,粮食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够了解把握老百姓最看重的粮食,那麼这样就可以了,这在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其实就是工业现代化的今天,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粮食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始终是把粮食当作第一要务来抓的。

011900vpw90x0ty1wx1qww.jpg

            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庄稼是很辛苦的,在化肥、农药、农机、水利都不很发达时,那时在北方一亩地的产量也就是一百多斤,遇到灾年有时只能收获几十斤,甚至颗粒无收,几千年前的农耕估计也顶多是这样,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庄稼人虽说一年到头辛苦,但还是充满希望。陶渊明的诗就表达了这种情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勿违。”农夫是不辞辛苦的,就是为了一个好收成,但很多时候是“水即害我菽(豆),蝗又食我里粟。”民以食为天,然美味实感之上,其华夏人为文化者,却以三种为以面人,其酒文化杜康者,然茶文化陆羽者,纯饮食文化为先也。可饮食之始祖彭公,却为百姓生活之美好,饮食之美味,而千古留芳哉。吾却谓之;现华夏饮食之文化,流传之烹调其源于洪州也。吾承意友人望时来之洪州,做客于食游之兴乎,吾实感心欢之至,不亦乐乎也。

011920evaz02sp22bzsjsr.jpg
            茶以雅为先,洪州之古老,上下五千年。宋代是中国茶文化鼎盛時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無不以饮茶为時尚,饮茶之法以点茶为主。其形式是将团饼经炙茶后将茶碾磨成粉末状,经筛罗分筛后将茶粉投入茶盏中用沸水冲点并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現大量白色茶沬为止,合着南柯老师一曲"阳关三叠"让人生出無限思古情怀,只覚岁月静好。中国茶道,追求的是一种愉悦,喝了茶,身体清了,精神松快了,茶友互相沟通,無论是谁,通过茶可以领悟到自然之美好,也能领悟到茶世界如何抵抗外界喧嚣,是从心到規矩,和敬恬雅,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011957ldsafpfpppmxjjs8.jpg

            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以及人对“道”的体认。具体地说,人化自然表现为在品茶时乐于于自然亲近,在思想情感上能与自然交流,在人格上能与自然相比拟并通过茶事实践去体悟自然的规律。这种人化自然,是道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思想的典型表现。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不同,中国茶道“人化自然”的渴求特别强烈,表现味茶人们在品茶时追求寄情于山水,忘情与山水,心融于山水的境界。元好问的《茗饮》一诗,就是天人和一在品茗时的具体写照,契合自然的绝妙诗句。宿醒来破厌觥船,紫笋分封入晓前。槐火石泉寒食后,鬓丝禅榻落花前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邂逅化胥犹可到,蓬莱未拟问群仙。

012052stbk31pkj1r93jj9.jpg

            诗人以槐火石泉煎茶,对着落花品茗,一杯春露一样的茶能在诗人心中永久留香,而万里清风则送诗人梦游华胥国,并羽化成仙,神游蓬莱三山,可视为人化自然的极至。茶人也只有达到人化自然的境界,才能化自然的品格为自己的品格,才能从茶壶水沸声中听到自然的呼吸,才能以自己的“天性自然”去接近,去契合客体的自然,才能彻悟茶道、天道、人道。“自然化的人”也即自然界万物的人格化、人性化。中国茶道吸收了道家的思想,把自然的万物都看成具有人的品格、人的情感,并能与人进行精神上的相互沟通的生命体,所以在中国茶人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沙一草一木都显得格外可爱,格外亲切。在中国茶道中,自然人化不仅表现在山水草木等品茗环境的人化,而且包含了茶以及茶具的人化。


012128helejkcujoz5z1e4.jpg

            对茶境的人化,平添了茶人品茶的情趣。如曹松品茶“靠月坐苍山”,郑板桥品茶邀请“一片青山入座”,陆龟蒙品茶“绮席风开照露晴”,李郢品茶“如云正护幽人堑”,齐己品茶“谷前初晴叫杜鹃”,曹雪芹品茶“金笼鹦鹉唤茶汤”,白居易品茶“野麝林鹤是交游”,在茶人眼里,月友情、山有情、风有情、云有情,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茶人的好朋友。诗圣杜甫的一首品茗诗写道: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全诗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相结合,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声色并茂、虚实相生。苏东坡有一首把茶人化的诗: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中国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中国茶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王仕彬文/图)

012110wo416tzi1swty1yi.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茶境的人化,平添了茶人品茶的情趣。如曹松品茶“靠月坐苍山”,郑板桥品茶邀请“一片青山入座”,陆龟蒙品茶“绮席风开照露晴”,李郢品茶“如云正护幽人堑”,齐己品茶“谷前初晴叫杜鹃”,曹雪芹品茶“金笼鹦鹉唤茶汤”,白居易品茶“野麝林鹤是交游”,在茶人眼里,月友情、山有情、风有情、云有情,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茶人的好朋友。诗圣杜甫的一首品茗诗写道: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全诗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相结合,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声色并茂、虚实相生。苏东坡有一首把茶人化的诗: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中国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中国茶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