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清政治生态“雾霾”得靠“严” 治霾,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全局把控,细节躬亲。自然生态需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得要“山清水秀”。同自然生态反映当地自然环境发展一样,政治生态反映了当地政治生活,折射出的是政治形象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离不开“严”。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全党上下齐心协力,坚定不移地狠打贪污腐败,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净化党内政治环境。在5月27日胜利闭幕的党代会上,王东明同志所做的报告中说到“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做到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与廉政为一体”。奋力实现王东明同志指出的“两个跨越”,这就需要我们狠抓从严治党,做到真管、敢管、严管,广大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做到坚持廉洁自律,坚守纪律底线,把加强自身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首位,把提升自身政治素养挺在身前。 政治环境与自然环境一样,一旦污染,恢复起来就需要费更大的功夫,而腐败就是政治生态最重要的“污染源”,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加大办案查案力度,“勿以恶小而为之小”,将腐败扼杀在摇篮中,警惕身边人从小腐变为大贪,切实做到“苍蝇”、“老虎”一起打。治霾从污染源开始,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也从源头做起,严把选人用人关,任人唯贤,见贤则思齐,若用人就出问题,那么良好政治生态也无从谈起,坚持选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将一群求真务实、干净纯洁、担当清廉,肯为人民办实事,奋发有为的干部选上来、用起来,从而夯实党内政治基础。 从严治党着力在“严”,当前,对党员干部的自身建设、监督查处,严格程度是空前的,效果的显著的。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欲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经过几年持续用力,已经得到了明显好转,需继续施力,持续发功,内外兼修,以铁的纪律从严管理干部,坚持不懈的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真正树牢廉洁意识,切实贯彻“四个意识”,牢固把握思想底线,切记勿触纪律红线,对已经触线的干部,要真抓敢管、弘扬正气,扫清“雾霾”,还政治生态一片“风清气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