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疾控中心巧借五“新”,积极探索针对农村留守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新模式,有效遏制艾滋病蔓延。
针对“新特点”,思索制定创新宣传教育方案,重点分明 2016年下半年,针对当前内江市艾滋病疫情形势以及呈现出的新特点,市疾控中心多次召集县(区)相关负责人大胆探讨应对方案,决定创新宣传教育载体,与市川剧团合作,让“川剧下乡巡演”助力艾滋病宣传,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大千故里川剧下乡”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巡演活动。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内江市疾控中心全面分析了内江市及重点乡镇艾滋病疫情流行特征,明确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从“项目原则、项目目标、项目范围、项目内容、项目组织与实施、经费安排、经费管理、项目进行时间、信息报送与交流”等九个方面作了详细策划。
采取“新”手段,川剧下乡艾滋病防治有机结合,独具特色 与既往宣传重心局限、宣传时段少,宣传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的情况相比。此次巡演,特别针对近年来内江市艾滋病防治面临的新情况(农村老年男性为主,留守妇女感染风险大,宣传效果不佳等具体情况),利用语言生动活泼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活气息和广泛群众基础的四川特色文化-川剧,创作和排练艾滋病相关节目,将其融汇其中,通过专业演员生动形象地表演将艾滋病防治知识传递给广大观众。
创作“新”内容,小品歌曲三句半丰富多彩,一听就懂 为达到预期宣传效果,体现“大千故里川剧下乡”特色,重点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市疾控中心和川剧团悉心创作,精心编导,几易其稿,最终选取了防艾歌曲、诗朗诵、方言小品和三句半4个艾滋病防治相关节目。防艾歌和诗朗诵表达了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关怀和不离不弃;方言小品在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同时,倡导社会正气和公序良俗,反对高危性行为,并呼吁人们对艾滋病患者多些关爱和理解,以情动人,催人泪下;三句半则以诙谐幽默的表演形式,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等知识通俗易懂的传递给观众,并用直白的话语剖析艾滋病的严重危害,在笑声中获得知识,令人警醒。整台节目中还穿插了5个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川剧节目,包括川剧绝技《变脸》、经典小川剧《滚灯》和《功夫茶艺》等。在演出现场,除组织观看的群众外,还有坐轮椅的、背小孩的、挑担子各类群众自发到现场观看表演,在观看演出的同时,踊跃与台上演出互动,对演出节目赞不绝口。
取得“新”成效,艾滋病防治宣传氛围浓厚,效果明显 2016年10月25日,内江市 “大千故里川剧下乡”艾滋病防治宣传巡回演出启动仪式暨首场演出在东兴区椑木镇隆重举行,省、市、区相关领导出席启动仪式并与椑木镇300余名群众观看了演出。在演出现场,东兴区疾控中心和椑木镇卫生院还设置了咨询展台,向现场群众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对前来咨询的群众进行详细解答。活动现场共发放了2000余份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次。此次巡演活动的举办,也标志着内江市“大千故里川剧下乡”艾滋病防治宣传巡回演出正式启动,也标志着内江市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正朝着新的模式转变。 群众观看防艾川剧小品《三句半》 群众观看防艾川剧小品《呼唤》
随后两个月,此项巡演活动在内江三县两区演出14场,直接覆盖全市三县两区14个乡镇的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共计5000余人,通过报纸、电视台等媒体转播和报道,间接覆盖全市居民近10万余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3000余份和安全套4000余个。除开展现场演出宣传外,此次活动受到内江日报、内江电视台以及资中电视台、威远电视台等市、县(区)地方宣传媒体的转播和专题报道。演出后,市、县(区)及时形成工作信息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宣传报道。特别是在东兴区大千园进行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主题日专场演出,得到了新华社中国网事、四川法制网、四川经济网、内江市政府网站等10余家媒体第一时间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宣传覆盖面。 与此同时,内江市疾控中心还通过分层抽样开展了宣传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宣传演出前的72.3%上升至85.4%,留守妇女知识知晓率由76.6%上升至89.4%,两类人群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宣传效果明显。
拓展“新”思路,巧借新平台融入地方特色,再上台阶 目前,2017年内江市“大千故里 川剧下乡”艾滋病宣传巡演方案已出台。为此,内江市疾控中心不断拓展思路,借助市重传委各成员单位力量, 与“文化下乡”、 “三农”服务、 “普法下乡”等活动有机结合,利用演出资源,穿插艾滋病相关节目,“借力使力”,扩大宣传覆盖面。同时调整增加男人防艾歌、快板等部分节目,并将资中“木偶戏”、威远“石屏山歌”等地方特色节目融入巡演,力求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此外,市疾控中心还主动向川大华西公共卫生学院专家教授请教,完善评估方案和调查问卷,科学设置评估指标,获得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基本行为学特征和艾滋病知晓情况,以及节目形式和内容上的改进建议等,以便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形成农村地区有效的艾滋病宣传模式。(记者 高琦)来源:四川法制网 http://www.scfz.org/fzzfmk/html/91-17/1785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