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成了‘四好村’,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去年底,饶子叙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新家,并在附近的农业园找到了稳定工作:“有了好房子和好日子,今后一定好好干!”(2017年06月17日人民日报)
所谓“四好村”就是要“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近些年来,四川在全省开展了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主要内容的省级“四好村”创建活动。在笔者看来,实施这一举措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最新举措,是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和创建文明村镇的重要载体,对于充分发挥标杆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取得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6年9月起,四川开展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主要内容的“四好村”创建活动以来,各地软硬结合,以软补硬,以硬促软,摸索出一条软硬兼施的成功之路。创建“四好村”成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激发农村群众脱贫奔康内生动力、加强农村依法治理、整体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四好村棒棒哒”。笔者认为,四川“四好村”标杆引领值得点赞。
所谓“软”是指各地加强村规民约和基层自治体系建设。在这方面,北川县开展乡村礼仪、乡村清洁、乡村健康等文明新风进农家活动,编写关于迎客待客、邻里相处等方面的“乡村礼仪三字经”,并从清洁家园、美丽田园等方面编写“乡村清洁打油诗”,编印成“文明新风进农家”宣传手册下发至各农户,还拍成微视频在县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播放,助推村民们养成良好习惯。还比如,雅安发布了《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不仅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也为各地创建“四好”新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式方法,正像当地群众点赞“看到大家能住上好房子,过上稳定富足的生活,我们都很高兴”。
“硬”则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在这方面全省各地加大财政对新村建设项目支持力度,比如,西充县复安乡李子垭村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发展等项目投入力度,此次不仅推动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也鼓足村民脱贫奔小康的精气神。与此同时,全省各地充分发挥“四好村“的标杆作用,借创建“四好村”的契机,注重把特色产业发展与脱贫增收结合起来,以提高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培育和庭院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实现了物资文明与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正如巴中市副市长、南江县委书记刘凯表示,“四好村“的标杆作用,有助于村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精神文明建设同频共振,能引领致富奔康的群众形成‘好日子、好习惯’的常态。
在笔者看来,开展创建“四好”新村工作就是软硬兼施,齐补短板。也即要充分新村建设、新寨建设新居建设和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等“硬”项目、“硬”资金的支撑作用,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同时,加大四好新村的创建目标和制度建设,在“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同时更要“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使之相得益彰。
事实证明,四川在“四好村”创建中,通过订立“四好村”创建目标,出台系列制度,落实考核指标,把一般人认为的“软”要求落实到“硬”指标上,激发了广大群众内生动力,让群众明确“四好村”应怎样建,让“四好村”创建全方面落地落实。笔者认为,不管是在软的方面,还是在硬的方面,四川坚持“软”“硬”兼施补短板,切实发挥“四好村”的标杆作用,其经验和做法值得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