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92|评论: 0

[草根播报] 誓要引领村民共同致富 90后大学生回乡养野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9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誓要引领村民共同致富 90后大学生回乡养野鸡
 穿着破洞牛仔裤,筒靴粘满泥土、衣服上挂着羽毛……这是资中县铁佛镇太平村1组村民康先富的“时尚”打扮。1990年出生的他,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野鸡养殖场老板。
  “别看小康年轻,他可是村里‘返乡创业’的成功典范。”村干部张强盛告诉记者,康先富的野鸡养殖场,是全村新型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6月15日下午,在张强盛的带领下,记者找到康先富的野鸡养殖场。行至不远处的山坡上,便听见一阵翅膀扑腾的声音。循着声,穿过住房,打开后院的门,眼前便出现一幅“野鸡漫山飞舞”的景象。康先富正在上万只野鸡群里,忙得不可开交。
  约30分钟后,康先富来到记者身边,他身上粘满了泥土、羽毛。“没办法,野鸡就是这样爱闹腾……”谈及野鸡,不善言辞的康先富打开了话匣子。
 村干部帮忙,野鸡养殖场正式营业
  2012年,康先富从西南科技大学毕业,学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他在绵阳一处工地上班,“待遇还不错,实习期每月就有3000块钱。”然而,从小内向的康先富,喜欢稳定的生活,“一旦在工地干活,就意味着,哪里施工就要赶到哪里。”康先富坦言,想着未来四处奔波的日子,他多少感到不适。
  2013年,康先富选择辞职,回到太平村。在这期间,他得知周边的乡村有不少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别人能行,我何不试一试?”
  一天,康先富在与朋友聊天时,听到他们都在热议野鸡肉好吃。敏锐的他,一听便觉察到了其中的商机。“现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对吃的东西也很讲究。”康先富笑着说,这也使得野鸡很有市场。
  “在当时,整个铁佛镇还没有形成规模的野鸡养殖场。”康先富暗暗下定决心——要做,就做在前面。之后,康先富找到村委,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村干部们,寻求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帮扶。
  “没想到,村干部听说后,都非常支持我,承诺帮我做好前期的准备。”流转土地20亩、搭建鸡棚、铁网、护栏……在村支书张强盛、“第一书记”李信斌等人的“跑前跑后”下,野鸡养殖场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在2013年底彻底落实。
  喜出望外的康先富,从简阳一家大型的野鸡养殖基地里,购进了第一批(500只)刚脱壳的雏鸡。2014年初,随着康先富带着野鸡“拎包入住”,野鸡养殖场正式营业。
 勇敢度过困境,养殖事业走上正轨
  正当康先富抱着“满腔热血”,决心大干一番时,却遭遇了“当头一棒”。原来,由于缺乏“人工育雏”的养殖经验,半年时间里,近400只野鸡先后因感染大肠杆菌、球虫病等死去。“在年中结算时,一下就亏了几万元。”
  不知所措的康先富,再次来到村委寻求帮助,将野鸡养殖场所遭遇的困境告诉给了村干部。“没经验咱不怕,大不了从头来过,不能失去信心……”村干部的鼓励,让康先富重拾信心。在下半年,他又新购进了500只雏鸡。
  这段期间,张强盛再度伸出援手,联系铁佛镇畜牧站的专业养殖人员,定期到养殖场,教康先富如何人工育雏、防控疾病、控制温度与湿度等养殖知识。“下半年,70%的野鸡都活了下来。”
  2015年,随着康先富懂的知识越来越多,这“鸡倌”做起来,也渐渐得心应手。他一鼓作气,购进了2000只雏鸡,存活率达到了90%。当年,出栏了1500只野鸡,纯利润达到5万余元。同时,他通过村里提供的广告位,做了路牌广告,野鸡养殖场也逐渐传遍铁佛镇。
  线上线下联动,订单源源不断
  眼见野鸡养殖场渐渐走上正轨,康先富趁热打铁,在2016年又购进了5000只雏鸡。同时,在村干部的“搭桥”下,他参加了资中县商务局开办的电子商务培训班。至此,野鸡养殖场赶上了电子商务这股新兴的浪潮。
  “电子商务,创新了野鸡场的销售模式。”康先富告诉记者,他定制了专属的包装盒,精心包装野鸡、野鸡蛋等产品,以“零售”的方式放在网上卖。每天,康先富都拍照发到网店上,并及时更新产品价格。通过精心打理,康先富的野鸡系列产品,逐渐销往资阳、成都等城市。
  今年春节前夕,野鸡养殖场接到的订单更是源源不断。康先富说,他每天几乎是睁开眼,就蹲在地上打包产品。“一个月里,就卖了6万多元。”而在整个2016年,野鸡养殖场的出栏量更是突破了10000只。
 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村民致富
  随着野鸡养殖场越来越忙,康先富请来附近的村民帮忙。无论是喂食,还是清扫,他都开出每天150块的工钱。“赚了钱,不能忘本。”康先富坦言,当初想要返乡创业的初衷,是想带动全村致富。在他看来,解决村民就业,就是眼下实现愿望的最好形式。
  “我打算再流转80亩土地。”谈起未来的规划,康先富信心十足,“我要种一片果林,形成‘山上种树,地上养殖’的模式。”他说,这样一来,既可以扩展规模,也可形成科学的“种养循环”,最大化地利用起野鸡的粪便。
  “只有自己‘做大做强’,才能引发村民的关注。”康先富希望更多的村民能一同来养野鸡,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村民共同富裕!(全媒体记者 黄俊钦 文/图)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