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开幕。会上,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代表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总结了四川在过去5年的成果及经验。党代会提出,巴山蜀水只有在绿色装点下才会更加美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将“生态文明”列为国家发展“五大战略”之一,首次把绿色生态发展作为战略高度,因此,我们充分认识“绿色”发展的重大 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四川作为全国森林资源大省,生态资源大省,更应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构建适应绿色发展的空间体系、产业体系、城乡体系和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和谐发展。据统计,截止 2016年底,四川拥有36.88%的森林覆盖率,高出全国平均值15个百分点。虽然四川拥有绿色发展底蕴,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与一些资源大省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要实现绿色生态、和谐发展,要多措并举。 首先,树立生态强省观念。世界和我国一些发达国家、地区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不能追求经济而牺牲生态环境,切记不能走发展—污染—治理的老路,否则,我们将付出数倍甚至更高的治理代价。因此,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可急功近利,要牢固树立生态协调发展理念。 其次,干部群众植绿护绿。四川作为生态上游,近年来,在建设长江生态屏障中,国家给予强大政策和资金支持,有效地改善了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同时,还应看到,一茬又一茬全省干部群众作出不懈努力。我们作为每一位四川干部群众,更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爱绿护绿,为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应有贡献。 第三,出台激励政策措施。作为西部生态大省,良好绿色为发展提供了强有的后劲,但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上原因,导致我们一些山区农民守着绿水青山受穷的现状,也有许许多多栽种的林木受政策因素影响不能采伐等等问题。因此,应从生态实际,制定出台一些生态补偿政策和机制,使农民不至于守着“金饭碗”受穷的现象。同时,各级党员干部要引导他们依托山区生态资源优势,抓住大自然留给他们的这份绿色瑰宝,帮扶村集体、贫困群众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和做足绿色、有机、生态等文章,创造出财富。 总之,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为建设美丽四川作出积极贡献。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定会生态和谐,绿满巴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