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各地高考分数陆续公布,填报志愿让考生家长开启了焦虑模式,对选错专业的担忧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让他们觉得压力山大。填报志愿就像填报未来,仿佛孩子们命运的轮盘,在他们做出决定的那一刻开始扭动……
大家在思考如何填报志愿的同时,也需要警惕各种利用高考实施诈骗的手段。
现南检君对常见的高考诈骗手段进行整理,广大家长和考生务必要提高防范意识,谨防不法分子利用考生急于求学和上名牌大学的心理设局行骗,骗取考生家长钱财。
常见诈骗手段
填报志愿
告别诈骗
一、发送虚假查分网址
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二、以“特长生加分优惠”诱骗
骗子们称能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各类“特长生”加分,还会煞有介事地要求考生提供“特长生”资格证书,以此骗取钱财。
三、冒充军校招生
一些骗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公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
四、伪造录取通知书
骗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
五、特殊渠道招生
骗子利用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误导家长,谎称通过“内部指标”保证录取,或摆出“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特殊培养”等名目,还会冒充高校招办工作人员,租用办公地点,伪造高校招生文件、印章,骗取考试费和录取费。
六 、高考补助金诈骗
骗子事先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受害人及其考生的信息,冒充财政局、教育局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电话里骗子会准确报出考生姓名、学校和学生证号等信息,以退还、发放高考助学金为名,在电话中直接指导受害人操作,进行转账诈骗。
防骗指南
一
看域名
在我国,用于教育机构的edu.cn这类二级类别域名在注册时是有限制的。虚假大学的网站是申请不下来的。最多只能将edu的字样融在其中,混淆视听。
二
IP地址查询
在ip查询网站中输入域名即可查出网站服务器的物理位置。一般来说,为了避免国内监管,虚假大学网站都会选择将服务器地址设在国外或者港澳台地区。
三
查ICP证号
根据规定,经营性网站必须办理ICP证,非经营性网站也必须进行ICP备案。虚假大学网站的ICP证一般都是盗用正规大学网站。查询的结果和域名往往不符。
四
虚假大学网址一般自带证书查询系统
正规高校发放的毕业证信息都能在学信网查到,并不需要单独在官网设置证书查询系统。所以自己设置证书查询系统的大学网站一般都是虚假大学。
提醒
广大考生和家长:请按照国家正规高考招生条件,通过正规途径参加招生考试,并及时查询学校招生简章,了解学校的招录情况和分配情况。保管好身份资料及手机号码、家庭电话、银行卡号等资料,不向陌生人及无关人员透露。如果遇到诈骗,要保持冷静,及时报警并搜集好相关证据。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