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天,因为有事,回到我的母校一一内江卫校。
我是87级医士1班的,87级是指1987年进校。我班是第1个四年制医士班,是统招(统分)班。一起读书的,还有87级医士2班、87级护士1班、87级护士2班、87级内江县卫校护士班。当然,还有上年级的86级医士、护士班的师兄师姐;随后还有88级、89级的师弟师妹。除了一部分统招统分和定向班以外,更多的是自费和在职就读班。
我们刚进校时,内江卫生学校才和内江中医校分家。现在,两个学校又合并在一起,叫内江医科学校,所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马上要升级为专科,成为老师们梦寐以求的沱江医学院,学校也要搬迁。
当我进校时,我才17岁。那时,书生义气,挥斥方酋。现在,我儿子都21岁了,正好是我从卫校毕业分配工作的年龄。看着一个个比我儿子还小的师弟、师妹在学校读书,让人感到恍若隔世。
教室拆除了,修了新的高大上的教学大楼。操场变宽变大,因为教室拆除后向后退了些,食堂设在多功能厅下面,多功能厅在进操场左边。
那幢具有几十年历史的旧宿合还在,在接近30年前,我们进校时住了一年,那时都很陈旧了。男生住二三楼,女生住一四楼,另外相邻的还有一幢新的护士楼,一年后我们搬过去住的底楼即著名的水帘洞住了两年,直到在校学习结束、到资阳县人民医院实习为止。
所谓底楼,就是现在称呼的负2楼。在操场下面,墙上4层的射水管直排下来,阴暗潮湿,终日不见阳光。幸好外面是斜坡,采光尚可。就是这样一个水帘洞,诞生了几个县级卫生部门领导和很多中层干部及基层领导。全班同学都成了单位的业务骨干,分布在原内江市各个县区。
两幢宿舍虽旧,却是我住过3年的地方。在那里,洒下了青春和汗水,度过了一生中最年轻快乐的时光。破旧的宿舍,让我能够穿过时空隧道,回到年轻的时候。如果这两幢宿舍都拆除了,修了新房了,或者搬迁了,还有什么意思呢?国外名校比如哈佛剑桥为什么会吸引校友回去瞻仰,因为她里面的著名建筑一直都在,你进校在,毕业时在,当你白头苍苍时她仍在,100年200年都在。这些建筑,承载着住历史,留得住回忆。
看着墙上张贴校领导和班主任的照片,我一个都不认识。我读书时期的领导和老师,基本上退休了,甚至有些已经作古。我们一起读书的同学、校友,你们在哪里?记得老师经常说,在卫校,你们是同学校友。今后工作了,是同事甚至上下级关系,大家要记住都是内江卫校的,要互相帮助。也许有的人走出卫校就忘了,原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经常回母校看看,从心里汇报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做得好的要发扬,做得不好的要改正,要对得起母校,对得起同学校友。母校是什么,是培养我们的地方,是摇篮,是回忆,是灵魂的净化器。
有人说过,什么是母校?母校,就是自己骂100次而不准别人骂1次的地方。
在母校呆了一个小时,随拍了些地方,然后悄悄的离开。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带走的,是无穷无尽的回忆。
别了,母校!再见,我的母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