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874|评论: 11

大慈寺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4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慈寺赋/冷林熙   

        华夏西南,蓉城中心,大慈古寺,佛界明灯。长史悠悠可鉴,举世寥寥难寻;高僧大师,涉历五湖四海;信众游客,遍及万家亿民。秘籍奇观,每每涵厚蕴深;无量功德,代代古继今承。
        隋唐始建,递接明清至今;屡经风雨,劫波复反频临。或衰或起,终得当下复兴。大唐玄宗幸蜀,(1)路见慈僧,街头施善,拯济百姓,皇心感激,励勉其行。遂即封田千亩,亲赐寺名,提额敕建:“大圣慈寺”。先皇宠佑,至贵至尊。武宗灭佛,免于废幸。几度毁于兵火,修缮不绝于历朝。焕新乃铸其运程。
       寺宇构筑,壮观而宏丽。楼形阁貌,精湛以超群。九十又六院,八千五百四十二间,史造之规模,堪为世之绝顶。寺域周遭,溪河环绕,街道纵横;庭院内外,古木参天,緑树叠荫。虽为市井中枢,却也闹静分明。故都古寺,万象共荣,神空朗晴,相得益彰,自来人气旺盛。入其幽游,顿生敬畏肃穆,进而开悟涤襟;览胜索轶,更见藏经遗瑰,满眼异彩纷呈;赏诗品画,无不怡心悦目,即令慨叹震惊。
       盖因大唐,玄宗僖宗,先后西迁,幸蜀蓉城。以致他日成都,画师云集,画风盛鼎。圣寺内外,壁画琳琅,比比皆是,多达千二百幅,(2)盖世绝艺,撼动朝野城村。“举天下之唐画者,莫如大慈之盛”。宋代李纯之:《大慈寺书记》,早有铁石记证。而宋嘉佑元年,苏轼苏辙,酣游大慈,叹赞寺内壁画:“精妙冠世”,可谓代言,万千人众之心声矣!
       盛唐武德元年,三藏法师,玄奘高僧,离京入蜀,乃于大慈,随宝暹、道基、志振等法师,研学经纶。其献身佛学之愿,虚怀若谷之慨,西行取经之志,无不由此而孕生。长庆年间,国师知玄,讲经普贤阁下,每日听众,涌聚逾万之多,堪称倾巢倾城。
       唐宋两朝,大慈佛缘,紧连中韩日本。三国学术交流,此寺贵为要阵。开元年间,新罗国王之子,(3)无相禅师,先后于长安成都,厚享玄宗,两次召见之尊。后命重建大慈圣寺,广开讲席,深得法要,世称保唐禅派创始之人。宋代道隆禅师。自幼出家入寺,于此学成之后,淳佑六年,率众东渡日境。首传禅法,嵯峨天皇召謁,并敕迁建仁寺,身居岛国三十二年,弟子如云。其身德高望重,堪与鉴真和尚齐名。道隆归寂,被敕“大觉禅师”,此乃日本禅界,谥号之始称也!
        再忆该寺,史上极盛之时,号拥蜀都东城之半,誉称天府游览名胜。每逢庙会,尤是热闹非凡,无与比伦。其灯市花市,蚕市箹市,麻市丝市,七宝之市,滨江夜市,凡此等等,最是丰富多彩,致其腾实飞声。
       大慈添福缘,圣地多轶闻。宋尚书侯继图,为官成都之时,一段奇妙婚姻,传为世代佳话,早记圣寺诗文。《玉溪论事》所载,继图虽官,仍持儒士雅性,常去大慈圣寺。“一日秋风四起,倚栏大慈寺楼,有大桐叶,飘然而坠。”上有诗云:“拭翠敛双娥,为郁心中事。搦管下庭除,书成相思字。此字不书石,此字不书纸。书在秋叶上,愿逐秋风起。天下有心人。尽解相思死。天下负心人,不识相思意。有心与负心,不知落何地?”继图遂将桐叶收藏。五年之后,娶一任姓豪门佳丽。不料一日,任女偶见题诗桐叶,惊讶之余,面夫而问:“此乃妾之所书叶诗,争(怎)得在公处?”继图答曰:“于大慈寺阁上倚栏得见。”小姐顿开笑颦。继图又言:“即知今日聘君,非偶然也”。自此而后,夫妻恩爱有加,继图官运亨通,直至高位上品。由此联想对比,《唐诗记事》与《侍儿小名录》,所载题叶诗文,多生凄凉叹息之情。(4)而大慈之故事,则令人感福缘美满,心想事成。“天下题叶诗无数,唯有灵验果成都。”此乃言之理真也!
       又及当下,寺风史范,与时俱进,大慈圣寺,善会创新。慈悲仁爱,广泽世人。凡若会员,日省三角,月积善款,拾元成整,人均年计,百廿元钱,作以捐赠。圣寺中兴重开,仅仅十年光景,两千余菩提功德之会员,一年一度,“奉献爱心,温暖人间”,慈行善举,捐助慰问,乡村城镇,低保贫困,空巢老弱,残障人等。如斯大爱,尤使受众感激,广获百姓佩钦!
        夫,追忆圣寺,大慈大德。此一拙作小赋,安敢尽绘,名寺胜地,历史之辉煌,当今之繁荣,未来之憧憬!兹唯祈愿,圣寺风范,一如既往,若锦江之清流,滔滔向东,永不止停欤!


  注:
    1、唐大宝15年(756年)为避安史之乱,玄宗西迁成都,路见大慈寺僧人英干于街头施粥,救济贫民,为国祈福,而深受感动,乃为英干敕书“大慈圣寺”匾额。并赐地重建该寺。
    2、当时,大慈寺壁之上有各种如来佛像1215幅,天王、明王、大神将像262幅、佛经变像114幅,人称“一世绝艺”。
    3、新罗国,乃为而今之韩国。
    4、有如唐诗人顾况,在洛东门水上,得梧叶上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第二天,顾况也在桐叶上题诗:“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如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并将其投向流经皇宫的小溪。过了十余日,有人又得诗:“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叹不及波中叶,荡漾乘舟取次行。”并拿給顾况看,顾见之,不禁黯然神伤,摇头叹息。还有诗人卢渥所拾绝句题叶,等等,也是如此结局----。

                                                                                                 中国华晟辞乡赋市工作室                                                                                                                                                              
                                                                                                  中华人文名家蜀都联谊会                                                                                                                                                   
                                                                                                 2016年7月16日菱窠书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7-7-29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爷,能写出这样的文来,你得到了一片净土

发表于 2017-7-29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前写的,夜赋中秋,请老爷子斧正
桂华流瓦,天香云外凝翠。桐剪秋风,金韵河汉成奏。飞栋萦烟,绕出云海盘龙。朱窗画帘,漫卷一袭幽香。玉杯琼浆,酲醉箫管水袖。今宵明月成昼,意高九重不收。豪饮英雄,转觥飞觞,绿蚁润肠。添香红袖,覆射猜枚,赌书泼茶。长歌轻发,邀月共影。手把银光,看清蟾宫雪。玉杯凝脂,赏赉嘉宾,谈笑风生,畅叙幽情。
    往昔明月过墙,竹影散乱。今朝晴光入帘,玉兰飘香。万重山岳,难隔故思乡情。千里江河,易载离绪别愁。村口老井甜泉,渲染数重归计。斜阳黄犊唱晚,唤回几番寒暑。
    秋雁南翔,羽翮带霜。他乡客船,舟楫浸江。修书难成,别梦还醒。感发肤之恩,寄平安之愿。秀发染雪,历历在目。腰身佝偻,灼灼于心。适逢月圆,遥寄寸心。
    野渡渔舟江湖客,踏桥霜天月清寒,鸡声唱曙,衣揽翠微,再图快意人生。青楼柳丝青鬃马,拍栏袖风诗意冷,鸦啼掩曛,毫润翰墨,只求不悔今世。三秋桂蕊细品茶,十里荷香薄味酒。红枫燃尽岁月激情,蟹黄寒性依旧。桑榆荫就意气风发,绿鸠迷意不渝。
    沧海洪波,星隐月耀。纳百川之流,容万千气象。渔船灯火,点缀黑水。丝网经纬,织纺康乐。斩波截云,扬帆祥祚,御风伏浪,起锚安泰。弄潮儿郎,珠采合浦。对月把酒,迎风奏凯,以贺中秋。
    大漠流沙,兔走乌飞。收万物之灵,蕴亿兆诡谲。驼铃声响,空击黄沙。飞石横斜,噌吰钟吕。披荆斩棘,探求命脉,开源节流,奋镐脊骨。淘沙汉子,玉献南田。登山放歌,临水畅怀,以贺中秋。
   南国曲水,舸进楫发。载五韵之曲,奏一二秋声。鹅管吹情,音弄小玉。钗环卧倚,掩映红装。款绫腰罗,嫌惹屠苏,点红染翠,翩跹妖冶。伎馆娘子,艺炫秦淮。凭舟轻歌,依楼曼舞,以和中秋。
    北邙孤鸿,翅张羽翕。传八行之言,唤三五别情。菊簪发鬓,愁结青丝。琴瑟铺陈,诉说泪眼。素手纤指,剥落哀怨,惺眼忪眸,憔悴落寞。空闺怨妇,意寄北邙。举目苍山,泪流阑干,以和中秋。
    夜色茫茫时,孤窗月胧明,无酒佐诗词,滥意泄无忌。

 楼主| 发表于 2017-7-30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梦断蓝楼 发表于 2017-7-29 23:28
十年前写的,夜赋中秋,请老爷子斧正
桂华流瓦,天香云外凝翠。桐剪秋风,金韵河汉成奏。飞栋萦烟,绕出云 ...

                                                    因于一篇赋文评论之启示/冷林熙
      按;
               为与文友们共同学习探讨辞赋乃至整个文学之道,特引“四川论坛”关于《阆中赋》中的一些评论以供参考:

附:                                
                                           阆中赋

       鸿蒙辟裂,宇宙开张。乾枢寂谧,地纽贞刚。运千劫而成六合,荣万国而曜三光。朱羲辗转,则山飞而海立;紫气氤氲,亦蔼瑞而云祥。九阿藻丽,四野含章。绮分蜀地,得神州之胜景;锦错阆州,延嘉水之清芳。川北名区,曾盈王气;华胥故国,乃谓妈皇。枕昆仑之余脉,连剑阁之高岗。
  雾卷云翻,崖残壁断。烟浮曙岭,承天帝之神功;气敌嵩华,试山神之手段。万壑松涛,扬列嶂之峥嵘;千岩璧玉,露重峦之璀璨。立岠横峰,竟成百里之屏;铺霞缀锦,或为三巴之冠。山有蟠龙之态,骏马之姿;云藏翡翠之帷,琉璃之幔。寻梵刹而步丹梯,访幽居而临古岸。犬吠于天宫,鹃啼于仙馆。荷担农夫,常往返而逍遥;栖山名士,独遨游于汗漫。
  嘉陵水,碧玉波。通秦塞,出山阿。控龙砂而成水穴,堆黛石而卷青螺。暖晴沙而闲皋渚,涵雁影而舞烟莎。因聚气而藏风,灵龙不昧;亦迂城而绕阙,地脉宜和。激清流于万里,施恩泽之几何。九曲萦回,鸾翔福地;孤帆远澹,鹭起星河。白鹤衔鱼,立菱洲之短棹;黄童荡桨,闻舟子之长歌。
  群山拱卫,环万户之古城;一水逡巡,映千葩之晚照。巴国旧都,凭歌舞而张扬;滕王故苑,筑江亭而啸傲。城若棋盘,因唐宋之根基;街连楼宇,乃明清之格调。陋巷康衢,毓德含芳;飞甍镂槛,斗奇争妙。藏观音寺之清幽,烟袅香飞;耸华光楼之雄伟,鸾浮凤绕。藤窗合而槐屋开,庭院喧而华灯闹。青砖筑路,白石堆墙;小子歌谣,群翁把钓。少陵遗韵,尚在蓬门;翼德余威,犹存汉庙。
  煌煌兮帝苑,灿灿兮人文。得山川以庇护,享万古而弥新。汉修太初之历,落下闳星台逗晚;唐测河汉之机,袁天罡竹院迎晨。状元乡里,竟起梧桐双凤;水利世家,更看北宋三陈。子美避秦,结茅斋而吟佳句;放翁作客,游山水而醉芳醇。桓侯立马勒铭,卓然争秀;画圣寻幽探隐,焕若通神。韩娥不逊须眉,南征千里;张宪偏宜沙场,勇冠三军。天产地产,盛德以承百世;乾元坤元,高风乃惠斯民。
  吉地钟灵,丽天蕴秀。澡身何必尊卑,浴德无分长幼。锦岸十寻佛像,宝瑞盘空;塔山百丈浮屠,琼云出岫。洞号纯阳,观立云台;名遗后世,道传遥胄。耶教风行,因盖士利之奇功;信徒礼拜,有福音堂之崇构。悠悠矣,大道纷驰;郁郁乎,春风竟走。嘉言泽于乡村,宴乐闻于户牖。南熏之化,存忠信于千门;东户之风,荐孝慈于九囿。
  壑丘繁富,土宇祯祺。田桑涨绿,稻米流脂。保宁名醋,乃闻名于海内;蚕茧丝绸,曾列贡于唐时。且云古镇蒸膜,花红粉白;更有张飞牛肉,味俊香宜。北里之禾,俱归郊野;南山之豆,尽种彭池。傅筑莽苍之野,伊耕广莫之湄。恍如世外桃源,芳菲未艾;本是人间仙府,祉祚能期。乐山乐水,以造天人之境;克俭克勤,而安尧世之基。
  天道纵怀恩,细民犹做孽。堪忆隳突之况,劫火正熊,还观跋扈之时,斯文几绝。应怜拾匾为柴;更惜收刀聚铁。残碑断壁,蜀客流涕;夕照荒烟,瘦鹃啼血。前尘已矣,何妨广厦成群;后事备乎,毕竟苍山在列。卿云照,五谷昌;文德弘,歌声越。神仙之所,往昔犹存;阆苑之名,于今未歇。东风既惠,先制长歌;凤乐初鸣,再翻新阕。

    按:
          以圈内偏颇之惯例,这好像是一篇难能可贵的好赋。据作者讲,他已经很注意少用古典,以减轻读此赋之难度了。然而,让我们想想看,为什么哪怕已是文章高手,他们也还是读得叫苦连天。

     请看2008年1月8日一位叫LEEBS的文友如是评论:
                                                                          读赋苦,苦读赋,读罢三遍,犹难全了,实在是苦!
                                                                          珠玑赋,赋珠玑,写尽千言,不见牵强,诚为好赋!
      赋闲如我,还可附庸风雅读上几遍,面向社会,则有市场之虞.偶涉名胜,见有今人所作之赋刊刻,伫足者寥寥,问津者几无.即使名噪如魏明伦者,其待遇也不过如此.悲乎?不悲.社会发展至今,节奏如此,顺者昌,逆者亡,我们还是投降吧!
楼主辛苦了!
“苹水”文友评:
      李先生说的倒是现实,现在作赋的实在太少,且作出好赋的更是稀少,附庸风雅的倒是不少,我所在的城市,要写赋,结果是偷袭别人写的赋,注上自己的名,然后竟然拿去参加评选,一位名家(货真价实的作家),他也写了一篇赋,结果竟被人抄了五次,令他本人哭笑不得……
   这样的事实在令人可笑,但可笑之下,又觉得可怜、可悲、可憎啊……   
        
         在下也冒昧一议: 此君之言,甚妙、甚实、甚恳、甚切!辞赋要摆脱远离百姓,束之高阁而只供少数精神贵族孤芳自赏,而清冷飘摇的历史命运,不与时俱进,彻底改革,是绝绝不会,万万不能长久而兴的!试想想,名之曰美文的辞赋,被人为地弄得规程浩繁,盲尊千古之旧矩,而不许稍有改变。一味求古追深,晦涩之风盛行。让想学写赋者,望而却步,不敢问津。而不少读者,也因大多不知所云,敬而远之,望赋兴叹,苦不敢爱!如此境况,哪怕你赋家大名鼎鼎,苦心孤诣,自以为其赋写的再好,也只能是事与愿违,白写无疑,空劳赋者一片苦心,一腔才情啊!论坛的写手们都尚且如此,读得苦不堪言,那让老百姓就更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之所以有人抄袭赋作,且能到处套用而欺世盗名!这和我们的赋作空浮虚华,缺乏记实性本身不无关系。大家不妨看看,舖天盖地的所谓‘好赋’,有多少是从实而写?其文句多是千篇一律,华而不实,与所写对象粘边甚少,不少句段,安在哪个地方都可以用得上。
      我以为,辞赋要彻底摆脱时兴时冷的命运而长盛不衰,就不能高设门拦,把众多爱好者挡在写、读大门之外。为此,一要弱化它的文学性,增强它的记实性;二要弱化它的师古性,增强它的创新性;三要弱化它的小众孤赏性,增强它的大众共享性。是的,文史上早已不乏其例,越适大众,越是重实,而不要只重其形,越接地气,越好读、好记的东西,才会传之越久远、越广泛,乃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呀!此当首为我自身之一世警钟啊!
     以往,我的文章奉行“三不写 ”。即:别人写过的不写,大家熟知不写,可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的不写。现在看来还得增加“一不”,那就是,只有少数文人学士读得懂的也尽量不写啦!!                                                                     




发表于 2017-7-30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辛苦,不喝点墨水,是绝对写不出来这赋的。但现在的年青人不太喜欢!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7-30 23:35
唐诗宋词,在脑海里印象太深,打油诗感觉不到美,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辣社区手机用户 发表于 2017-7-30 23:35
唐诗宋词,在脑海里印象太深,打油诗感觉不到美,

罗卜青菜,各有所爱。打油诗也有好的,同时,还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唐诗宋词,也不是甚么地方都可以用,都能处处出彩!学之要义:古今中外,博采众长,雅俗共赏,方为明智!谢谢你,祝安好!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孺子牛 发表于 2017-7-30 22:06
老兄辛苦,不喝点墨水,是绝对写不出来这赋的。但现在的年青人不太喜欢!

谢谢朋友抬爱添彩,赐玉见地。令我感佩!是的,什么文学形式,都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何况,辞赋,本来还有它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有待探索创新和改进。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7-31 22:06
听君话,胜读书,篆,隶,真,行,草如真能组和,速度和力度,流,还是利,难兼,对不起,妄评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8-1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辣社区手机用户 发表于 2017-7-31 22:06
听君话,胜读书,篆,隶,真,行,草如真能组和,速度和力度,流,还是利,难兼,对不起,妄评了,

谢谢你,早晨好!

发表于 2017-9-6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才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鼓励有加,祝你安康快乐!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