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香一瓣★
中国式穷人思维
---------
罗奶奶买了几斤香蕉,发现有两根局部有点腐烂了,赶紧给吃了,剩下好的香蕉舍不得吃,决定再放放。过了两天又有两根腐烂了,罗奶奶赶紧又吃了……如此循环,几斤香蕉吃完了,但一根好的都没吃到。
喜欢做这样的事情的,可不只有罗奶奶,该吃的不吃,该穿的不穿,该用的不用。
我们家离小镇大概步行一个小时,父亲舍不得5元车费,每次都是步行去镇上,终于一天,他中暑了,住院的医药费够两年的车费。满以为他会吸取教训。不曾想,他因为住院花了钱而更加变本加厉,甚至有重物在身,也不坐车。父亲还有一个习惯,有病不看医生。
并不是家里缺车费或是药费。他只是习惯了“坚持节约的传统美德”。而且这种习惯固执而倔强,不可撼动。固守勤俭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非常注重省钱。在心理学领域有一种心态叫“稀缺心态”,即你越觉得自己缺什么,就会越在意什么。而事实却往往,你越在意什么,就越缺什么。
“稀缺心理”会严重影响人的认知智慧,导致人们只看到眼前蝇头小利。这是一种典型的穷人思维,却也总是和所谓的“节俭”优良品质同在。
十年前,我们县政府大力发展原生态旅游业,在各个乡镇成立旅游公司。为了筹措资金,旅游公司有部分股份归村集体所有,号召大家入股、融资。我舅舅找到父亲,鼓动他拿出积蓄去认购股份。父亲不仅不为所动,还把舅舅教训了一通。舅舅没有办法,以个人的名义借走了父亲的积蓄,认购了股份。10年时间,舅舅每年能坐收相当可观的分红,如今有房、有车、有产业。而父亲那点可怜积蓄早也不知道被消耗了在何处。
节俭的人,总是特别懂得劳动的辛酸。他们总是要把劳动所得看得紧紧的,省了又省。但他们的小心谨慎,使得他们总是只懂得珍惜过去的,却看不到未来。只知道怎么尽量少把手中的钱花出去,却不知道如何投资获得更大的回报。最终影响的是选择、决策的格局,决定的是最终的高度。
四川手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