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四川多地气温呈“你追我赶”态势,不上35℃都排不进前十,其中广安更以38.2℃成全省最热……对此,专家提醒:持续高温天气需警惕热射病!
>>什么是热射病?
中大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文革介绍,每年夏天都会收治数例中暑的患者,热射病就是其中最严重的一种中暑,往往表现为体温过高、意识不清、乏力等症状。
“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体内热量不能发散,造成体温突然过高,进而引起一系列很严重的生理问题,如脱水、头晕、昏厥、迷糊,出汗困难(无汗)。严重者会造成神经系统受损、体内脏器功能衰竭等危急生命的问题。”
据悉,高温引起的中暑有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等类型。前两者一般不会危及生命,而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将高达50%!
>>本轮高温,全国已有数十热射病患者,多人丧生
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张某在1000米短跑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意识不清,随即倒地,送医后诊断为热射病。医生表示,张某平日锻炼少、体力差,高温条件下若运动强度大很易诱发中暑,虽正全力抢救,但情况不容乐观。
西安:7月20日,出现14例热射病患者,2人身亡;7月21-22日,两男子疑因热射病身亡;7月24日,又有至少5人热晕,其中1人身亡4人病情严重……
宝鸡:今年7月,宝鸡有数十人患热射病,有两名患者身亡,还有多名患者正在抢救中。
渭南:7月23日,39岁男子周某突昏迷不醒、身体高热,抢救无效身亡,诊断死因为热射病引起呼吸衰竭。同日,一位82岁老人也因类似症状身亡。
>>为啥会出现热射病?
主要是因为外界的温度已经超过了人体的极限。
专家表示,人体感觉最舒适的外界温度是24℃到25℃左右,在湿度较小时,36-37℃的天气就是人体的极限了;在湿度较大时,30℃就已经达到人体极限。最近外界温度接近40℃,这样的温度或已超出了人体极限温度。
这是因为,一般人的体温在37℃左右,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会围绕着37℃进行产热和散热调节。气温一旦接近或高于37℃,身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变小,或没有温差,身体散热就减慢、困难,甚至是“吸热”。可想而知,体内代谢产生的热散不出去,还不断从外界“吸热”,体温势必升高。严重者会中暑,再严重者就患热射病了。
>>如何预防热射病?
中大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文革提醒,易患倾向者(婴幼儿、老年人、户外工作、职业运动员等)应避免从事高温下、通风不良处强体力劳动,避免穿不透气的衣服劳动,建议进食含盐饮料以不断补充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平时多食用新鲜果蔬。如无法避免高温环境下工作,最好备些十滴水、人丹等药品,以防应急之用。
一旦发生恶心、心慌、意识不清、抽搐等症状的时候应立即采取浇水、敷冰等物理降温措施,并且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通常,口服淡盐水或含盐的清凉饮料,一般休息即可恢复;如果症状无好转应尽快入院就诊。
另外,对于儿童、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来说,在高温天气里,这些人群应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应尽量留在室内并保持通风,避免正午出行,或长时间在户外停留。
●特别提醒:并不只有暴晒才会中暑
有的人认为,只有长时间暴晒才会中暑,其实并不是,引发中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比如,人们在看似"凉爽"的闷热潮湿的天气下,容易放松防暑的警惕性,这时即便人体大量排汗,热量也很难散发出去,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体温会迅速上升,进而引发中暑。
另外,高温来袭,空调成为很多人的避暑利器,但是空调的出现,使人们的热耐受能力普遍下降,对高温气候的恐惧感也在加大,一旦出现异常高温天气,高危人群就容易出现中暑,死亡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