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东省人大会议分组讨论会上,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耀光发言,提及广州的污水处理标准不够高,其中某些指标竟然还是劣五类。消息见报后,令舆论哗然。提高广州污水处理的标准,确是迫在眉睫。
污水处理有排放出水的标准,但不能忽略的是,污水处理还有进水的标准,同样存在超标的情况。我们在调研活动中发现,广州的城市管理能力,有不少地方是跟不上城市的发展,以至污水处理运作会遇上难题。
比如,城乡结合部管理非常差,小作坊,小工厂乱排直排。据流溪生态中心拍到的排污照片,能看到白黑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排污,各种颜色都齐了,而各类严重超标的污水,一旦进入污水处理厂,将会对污水处理设备造成破坏,严重的会导致污水处理厂停产。对于这种超标的污水,可以想象,污水处理厂只能直接排走。而这些小作坊、小工厂为何能够通电通水开工生产,领取牌照营业或无牌经营,就涉及到城市管理的标准和能力。
另外,居民在阳台改建厨房,污水排进雨水管、沿河涌的房舍乱排污水、沿河涌的临建直排排泄物、小餐馆的潲水直接倒进市政排水口,这些污水的违规排放,既会加大污水处理的成本和难度,又会直接污染河涌。这里同样有城市管理的问题,也有公众意识宣传普及教育的问题,既需要提升城市管理部门的法规执行能力,又需要政府加大教育方面的投入,提高公众的公共意识。
还有一个奇葩的例子,说明标准重要,管理更重要。我接触到一个水源地调研案例,在流溪河取水的白云区穗云自来水厂,建成投产在先,而在其流溪河上游不足两公里处的是从化区太平污水处理厂,竟然是改建投产在后!这就意味着,太平污水处理厂排放出来的污水,终归还是会流到两公里下游的自来水厂的取水口。太荒谬了!
特大城市的管理,会有一个探索的过程,污水处理要提高标准,城市管理更加要提高标准。2016年是广州治水的关键年,祝愿广州能合各方之力,提升治水的能力,同时也提升城市管理的能力。
|